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4-05-30 19:13周超杜清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

周超 杜清

【摘要】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针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使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高等学校;资助政策

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因贫困而辍学。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也逐渐建立起了一整套援助工作的政策体系,特别2007年,国家一系列贫困生资助的政策,在这些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充分体现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指导下,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目前,我国高校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确立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只能基于学生填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以及家庭所在地乡镇政府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作为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的主要途径以及贫困生认定主要依据,之后通过与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评议以及辅导员意见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贫困生的认定。本文拟反思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高校管理层面和辅导员层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作进一步的探讨,为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一、高校管理层面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

从多年的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目前高校管理层面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还缺少规范化和标准化,通常存在的问题有如下:

(一)贫困生名额分配缺乏科学性 高校贫困生名额的分配中,常常根据各学院、系部、班级的学生数量,按比例把贫困生名额平摊下去。这种方法虽然方便、易操作,但是没有考虑到贫困生的实际分布情况,导致“冷热不均”,缺乏科学性[1]。

(二)贫困证明或贫困生情况调查表审查不够细致,缺少实质审查[2] 一般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相对较少,每年新生贫困生档案库建立都要求比较早,时间较紧,申请进档案库的人员又比较多,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只能对申请学生基本材料进行认定,如相关材料是否备齐;材料中是否有有涂改和假签名;所盖章是否符合要求,至于材料内是否有造假数据一般难以核实也无法做到个个核实。

(三)贫困大学生的励志教育不足[3] 贫困生资助的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励志教育跟进不足,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自强不息精神的塑造、社会责任感的熏陶及感恩心理的塑造,造成现在很多贫困生认为享受各种资助都是理所当然,使出浑身解数,想办法开具贫困证明,虚假提供家庭实际情况,只为了能得到这种“来的很容易”的补助。

二、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问题

高校中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认证的认证主体一般是高校辅导员,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对贫困大学生的认定工作会表现出局限于传统的、凭借经验的、主观式定性判断特征,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对贫困生资助政策认识方面不足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高校辅导员每年必须的常态化工作,在认定工作中会主观的认为自己有决定权,在材料基本相同的申请贫困生中往往缺乏深入的调查和核实,凭借经验进行认定。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责任心不足 高校辅导员直接为学生服务,工作繁杂且时间不固定;而兼职辅导员通常是任课老师,有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工作责任心不强的话,辅导员对学生情况也难以深入掌握,不能完全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认定出现遗漏或不准确等情况在所难免。

(三)高校辅导员个人感情化的倾向 主要表现为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会对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或者学生干部产生个人感情化的倾向,从而导致贫困生认定公正和公平。这种问题最容易且最常出现,并且辅导员本人也不易察觉出来。

(四)高校辅导员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不足 贫困生认定工作结束后,高校辅导员常常忽略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对获助贫困生进行后期跟踪调查和心理辅导。

三、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基于以上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高校管理层面和辅导员层现状和问题分析,贫困生认定工作要实现公平性、效率性、规范性及透明性,健全和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提高资助工作成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制定适用的贫困生认定体系。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转变学生对贫困、资助和受助的观念。其次,加强对贫困证明或贫困生情况调查表的审查,高校应和贫困生所在地方政府搭建信息平台共同参并完成对相关材料审核,建立和完善信息核查制度和监督机制。第三,建立贫困生档案动态管理体制。每年及时对贫困生档案进行全面的修订,以此做为贫困生资助名额的依据,提高资助的成效。

(二)加強资助队伍建设,增强监督力度 第一,定期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资助政策学习和教育,使高校辅导员正确认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工作责任心,公平、公正、公开的完成贫困生认定工作。第二,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及信息技术建立监督机制,对有争议的学生由专人进行调查核实,避免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人感情化倾向。

(三)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指导和励志教育 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指导和励志教育,才能避免他们产生“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充满改变命运的勇气,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首先,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贫困问题,帮助贫困生理性对待贫富差距,树立正确的贫富观。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贫困生的成长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校园环境。其次,加强贫困生励志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贫困学生立志成才,帮助他们心理脱贫、思想立志,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感恩心理,促进贫困生励志成才。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江泽民同志说“认真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因此认真研究探讨贫困学生资助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来说,我们不仅仅是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更要增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在“苦”海中扬帆,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真正脱贫,成为生活的强者和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李慧敏,刘钧.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困境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蒋庆玲.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的分析与建议[J].基础理论研讨,2013(34)

[3]孙若梅.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对策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
信息化建设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高校财务资源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管理学理论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探究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