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路路
摘要:高校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最后的一个阶段,高校中开设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种类不尽相同,锻炼动机也是因人而异。本文就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参与体育公共选修课做调查统计,分析及产生的原因,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做铺垫,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关键词:西安某高校;普系学生;体育公共选修课;终身体育
前言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项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为基本目标的教学活动,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较强的抵抗力,才能抵御各种疾病的感染,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另外,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4岁之间,正处于身体锻炼的最好时期,我们不能忽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只有让大学生的体质加强,体、心、智等各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才能促使学校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去研究探讨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兴趣爱好融入体育课教学中,使学生很好的锻炼,形成正确的锻炼动机,是本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公共选修课选择项目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学生选择项目的原因及锻炼的动机,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全面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西安某高校大一、大二随机抽取的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拟订问卷,然后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西安某高校大一、大二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计100份,回收问卷95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96.8%。
1.2.3访谈法。对近20位学生进行实地访谈,就与本研究相关的一些深层问题做进一步了解。制定访谈提纲,访问公共体育部部分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校体育选修课的情况。
1.2.4统计分析法。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依据需要对定量资料依据需要进行统计处理,对定性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1.2.5逻辑分析法。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对定性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出男女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锻炼动机以及掌握运动技能能力存在着差异。
2.1男女选择体育项目分类
一般来说,比较激烈的、容易在肢体上产生碰撞的、很是消耗体力和需要进行复杂思考、要求精准度较高的体育运动,或者有身高、体重需求的体育运动,男生选择参与人数较多,而女生选择参与人数就相对较少。对于要求身体柔韧性、平衡性的体育项目,女生参与人数要多于男生。
2.2参与锻炼的动机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有很大的差异性,排在最靠前的是学校要求和学校组织,这表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大部分是在学校管辖范围内进行的,在这前提下,学校还有一定的强制性,实行学分制,必须要求学生体育这一门学科过线,这使一部分学生在被迫情况下去选择参与体育锻炼,导致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动机去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2.3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体育课的重心偏离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正常轨道,导致学校的教学系统整体性失误,间接的影响了学生在学习掌握运动中的技术动作。另外体育观念淡薄,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导致体质急剧下架,身体的健康状况都会影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2.4提高学生体育公共选修课兴趣的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析了在体育选修课中学生所遭遇到的问题,这需要学校做出进一步努力,要积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适时地把一些非传统的体育项目增设到体育选修课当中,改善高校体育的硬件设施,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2.4.1增加体育方面教材,通过教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教材的欠缺使学生只能掌握一些表面的体育动作技能现象,而这些表面的现象还是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于一些复杂的技能并不能深入了解。
2.4.2标准过高。无论学生的身体素质怎么样,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学校采取统一的教学要求与考核标准,致使一些先天条件比较差的学生望而却步,很难培养起兴趣爱好,不利于发挥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课外锻炼的自觉性。
2.4.3体育场地不够。大学课程的安排相对于高中之前的课程安排要相对轻松的多,课余时间也就相对很充足,学生认为在课外活动时间场地少人多,大多数女生和一些运动技能差的学生因不好意思而难以参与到其中进行锻炼。建议适时地增加场地,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场地进行锻炼。
2.4.4思想方面重视不够。在体育教学中,应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和愉悦感,避免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考各种各样的“证”上,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自我调节心态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创造力。
2.4.5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特点以及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把兴趣爱好和该项体育项目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对体育锻炼产生积极良好的影响。
2.4.6把更多非传统教育引进学生课堂中。在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公共课上,传统体育科目占的比例较大,应该适量增加一些棋术、毽球一类的项目供学生选择,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对体育更广泛的认识。
2.4.7转变教学方式,启发性进行教学。我们要由“填鸭式”转向“启发式”,逐步建立以发现式、学到式、情景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体系,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从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结论与建议
体育项目种类的多样性致学生在选课上出现了明确的分工,一般来说,有一定危险的、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男生参与的居多,而女生则往往出于娱乐目的去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是“被迫”去参与,缺少了一定的兴趣度,导致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取“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个性,适时穿插一些非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进而增加学生对体育项目有更广泛的认识,避免“一刀切”,把全面发展和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这对今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这也是开设体育课的意义所在。(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參考文献:
[1]绍伟德.终身体育习惯的内在理论结构[J]体育学刊,2003(1).17-18.
[2]彭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25-26.
[3]吴忠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154-155.
[4]谢天斌.体育兴趣对大学生选择锻炼项目影响的调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2):167-168.
[5]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2008年,13-14.
[6]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M].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