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琴
沟通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功。师生间的沟通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是每时每刻在不间断地进行着的,班主任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着不知不覺的沟通。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深知如果不能与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自己不但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而且很难把一个班管理好。学生的内心是非常丰富的,有人说每3年就有一个代沟,这虽然有点夸张,却有一定的道理。有人说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聊天,这是一个很容易和学生沟通的好方法,可是我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我曾经无数次的试着和学生谈话,或是利用班会课,以主题演讲的形式说出我的心声,或是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和学生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是不是我个人的原因呢?我试着改变,但是一切都是徒劳的,渐渐的,我感觉在孩子们的面前我真的老了,心情也变得复杂了,我和孩子们好像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了。作为一个班主任,良心告诉我,要和孩子们在一起,要有共同的话题,孩子们喜欢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喜欢听音乐,不妨就在这里下手吧。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学了很多歌曲,有时还哼一段,学生就奇怪,老师哼的调子还挺好听的,我就说这是最新最流行的歌曲,我是如何如何知道的,这样渐渐的我和学生有了共同语言,慢慢的就和学生聊天,学生无形之中就和我亲近了一些,有什么话也就和我说了。但是我知道,他们有的时候说的不一定是真话,但是我没有指出,他们对我还是有戒心。通过慢慢地摸索,我和孩子们的心灵越走越近,总结以下几点:
一、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我班的后进生同学与学习较好的同学交朋友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坐,让他们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傅鼎会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但方法不拘一格,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诚。在实践探索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我深深休会到: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学生就会接纳你、相信你,学生就会主动与你沟通。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愉快地与你合作,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这样,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真诚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
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才能让你的教育行为艺术化,才能达到“沟通零距离”的境界。到那时,你就不会为教育所累,而是切实在享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