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而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家都试图获取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此,我借鉴同行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围绕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题,谈一些粗浅观点:
一、充满情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
兴趣是最明亮的火炬,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把一节课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 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必须把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放在首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小儿垂钓》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充满激励,让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多是批评的教育、挑错的教育,孩子们犯点错误就不依不饶,有毛病就批得狗血淋头,我觉得那不是在对待学生,更像是对待敌人。现在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激励的教育,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提出的“二主”(以激励为主、以训练为主),其中之一就是“以激励为主”。 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那么,怎样使教学充满激励、使学生具有学习的信心感和安全感呢?主要采取三条策略:①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②民主平等的原则,多和学生对话、商量;③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提倡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课堂用语。比如,促其成功:“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帮其成功:“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说清楚些吗?”
三、充满赏识,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赏识能使人灵感涌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可能赏识学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同时,要求教师的课堂评价更有赏识性和期待性——善待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他们回答问题中的微小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错”字不要轻易出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尊重,不要动不动就以“错”、“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这样的语言来刺伤学生,而是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敢表述,不求标准答案。比如,一次一位实验教师让学生说出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你左手的苹果破损了。”老师马上纠正说:“这个苹果表面有污痕,不能叫破损。”又如,某老师将“刚愎自用”的“愎”读成“fù”,一位学生当即举手反对:“老师,您刚才读错了一个字,应该是‘刚愎(bì)自用”。这位老师答道:“哦,你们查的是《新华字典》,我查的是《康熙字典》。”试想,这样的情形学生还能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吗?还能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吗?与此相反,另外一位实验教师是这样做的:在一次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提问时随意找到了一个学生回答,老师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原來他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老师领悟了意思,看到这位同学站了起来就给他鼓励,但他始终没有回答,老师却说:“刚才这位同学敢于站起来,说明他自信心很强,同时他皱了眉头,说明他思考了问题,只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这样具有多元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会不高兴吗?还会在心理有不安全感吗?因此,切忌对学生说“你不行”,否定学生就等于否定学校、否定教师,学生成绩不好首先检讨的应该是学校和教师,其次才是学生。欣赏是一种善良,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哪怕是对学生最细微的进步!
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都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语文教学就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