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

2014-05-30 10:48:04柴丹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4期

柴丹

【摘 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

【关键词】:古诗诗意 教学手段学会想象 体会感情

古诗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历久不衰。古诗的语言清新,情趣盎然,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因此小学古诗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具有诗意

首先,教师要用心去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情感中自然地溢出的,要想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在诗中表现的丰富的情感,让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深入理解与欣赏做必要的铺垫,教师就要必须拥有诗人在诗中表现的那种丰富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体会诗中优美的语言。“诗是艺术的语言!”1品味古诗优美的语言可以通过有节奏地吟诵来体会诗中精练的字词。对小学生来说,有节奏地吟诵是学习品味古诗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古诗的节奏,然后在此基础上画出正确的停顿标记,利用多读来体会诗人用词的讲究。诗人通常以求用一个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教师只有反复地吟诵、斟酌诗句,才能把诗的境界体会得更深。

最后,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古诗被称作“想象的语言”。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强的,而教师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有一定的局限,不利于古诗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打破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跟得上小学生那宇宙般的思想。例如:《梅花》这首诗,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师在教学这首诗时,不仅要想象得跟教学挂图一样,还要从“色、味”这几个方面去加以想象,如诗句“遥知不是雪”含蓄地写了梅花的颜色是纯净雪白,试想,假如这梅花的颜色不是白的,而是其他的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从多方面去想象诗句的情景。

二、让学生了解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古诗教学有着一种巨大的潜力,那就是美。古诗的美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古诗所体现的美,可以从知、意、情不同的心理机制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古诗的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意义。因此,在古诗教学时,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发挥古诗存在的那种巨大的潜力。

1、用“美”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

小学生最大的兴趣之一就是听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利用讲故事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且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首古诗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这样教师就可以就地取材,用今天所要讲的古诗的故事来当作导入,进入课文,只要把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下面的教学就轻松得多了。

2、用“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是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情感。”可以说,古诗本身就是一种最美的语言。探讨古诗的语言是一个寻求最佳最美的境界,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美。如柳宗元的《江雪》这样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把自己的情趣,人生意义倾注于所描写的雪景之中了。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首古诗的语言美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析个别的字词,从中得到体会。如诗中“孤”、“独”二字,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更显得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这就是这首古诗的语言美。小学生学会了这种品析语言的方法,就能引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不断地发掘诗中的语言美,也培养了学生在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在语言表达上仔细推敲,选用最恰当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3、用“美”的意境,沟通学生的情感

什么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以客观事物作为主观情思的寄托,造成一种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古诗讲究的是写出意境,而古诗源于古代,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人情,距今年代久远,对缺乏历史文化知识的小学生来说,要领会诗的意境,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进入作者的境界之中,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句中的感情含而不露地藏在景中,这种风景如画,余味无穷的境界,小学生是难以领会的。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再创当时的情景:友人登舟而去,消失在天水之际,只见浩浩的长江奔流,水天融为一片。学生体会了当时的情景,尽在其中的别离之情,必然之意就无师自通了。

四、让学生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學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探索古诗教学的新方法,挖掘拓展内容,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思想的熏陶,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