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

2014-05-30 10:48石岩佳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歹徒思想品德案例

石岩佳

思想品德教师在塑造新一代灵魂的工程中,让枯燥的单向的思想品德课,成为孩子最乐意、主动接受的课程,责任是非常重大和艰巨的。为了培养出新世纪时代需要的人材,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我认为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自信,“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这才是关键所在。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我在授“控制人口,提高素质”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宋丹丹回忆刚结婚时的幸福和现在奔波不定的生活片段)

师:小品中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生:重男轻女、多生超生。

师:多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生:不能安稳地生活、生活贫困。

这里设置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主题,使学生懂得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问题。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为下一环节打下伏笔。

问题情境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问题情境的设置应切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社会生活,具有探讨性、研究、开放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到最佳状态。

第二,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注意其内容在的教育价值功能,切忌哗众取宠、盲目追赶潮流甚至是趣味低级。

第三,问题情境的设置应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设施的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可以采用实体情境、模拟情境或语言情境,表达方式上既可语言描述,也可投影展示。例如,我在授“与法同行”时,组织学生举行“模拟法庭”,创设了一种典型的模拟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可见,教师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手段灵活创设问题情境,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二、运用典型案例教学

面对单向的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借助案例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形成独特见解。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在案例教学中,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授“自我保護”时,呈现了这一典型的案例:

在XX市有一个10岁女孩被三名歹徒抢劫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际,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三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三名歹徒被抓获。

(1)“10岁女孩智斗歹徒”给我们什么启示?

(2)如果你是案例中的女孩,你将如何自护自救?

(3)这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平时应怎样预防不法侵害?

(4)歹徒的行为是违法还是犯罪,应该受到什么处罚?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教学。首先提供一个典型的案例,给出具体的材料,然后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从中抽象概括出一些认识、经验、观点、道理,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三、关注时事政治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定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要与这一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紧密相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也要求我们的青少年一代要具有胸怀社国,关注世界。放眼全球的现代素质。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加强时事政治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增强思想品德的生命力。

时事是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它有突发性、偶发性和新奇性的特点。特别是时事的新奇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在课堂上,政治教师不能只盯着书本把教材的知识、理论、体会讲得头头是道,还应立足社会,放眼未来,与时俱进地展开时事教育。要巧借“时事”之躯,启迪智慧,激发兴趣,将抽象的理论融入具体生动的个案,做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统一,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时,有学生针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质疑。我们党为什么不提出以法制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以教育发展为中心?而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呢?我借用了近两年党和政府在维护教育公平和推进新农村建设采用的措施及最近召开的十七大报告回答他们。2006年全国免除农业税,打破了封建皇朝两千多年的历史;2007年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实施“两免一补”;十七大精神胡锦涛主席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依据是:这些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已具备了这样的经济实力。同学们试想一下,没有经济发展这一前提,什么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岂不是落空?“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万万不能”。可见,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样学生通过时事理解了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不断进取,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才是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召唤。

猜你喜欢
歹徒思想品德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歹徒开的是哪辆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歹徒是如何被识别出来的
歹徒究竟露脸了没有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