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高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表现,肠套叠的病变程度,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肠套叠的患儿图像,并经手术证实。 结果: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彩超有特征性改变,"套筒"征、"同心圆"征、"假肾征"为其典型表现。结论:彩超检查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提供了简洁、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彩超檢查;小儿;急性肠套叠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45-01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治疗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彩超诊断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手段,对于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不仅具有易于被患儿接受的优点,而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报告经彩超诊断及手术证实为肠套叠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5个月-6岁,患儿主要因哭闹不安、呕吐、腹胀、腹痛,部分出现血便或果酱样便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34例发现腹部肿块。
1.2 仪器与方法GE公司LG5exprt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10MHz,患儿取仰卧位,检查腹部各脏器及腹腔有无积液。
2 结果
肿块处长轴切面上可见肠管为"套筒"样征象,呈多层平行的高、低相间的回声带,若肠腔有气体,可表现为"假肾征"。横切面为大、中、小环状套叠的偏心性"同心圆"征,或强回声光环中心低回声的"靶环"征。
3 讨论
婴幼儿的肠套叠肠管无器质性改变为原发性,90%-95%由肠蠕动紊乱、肠系膜过长、回盲部活动度大或感染引起。由消化道畸形、肿瘤、息肉等所致为继发性。肠套叠的外管为鞘部,进到肠管内的部分为套入部;套入部在鞘部内沿肠管前行,有时整个肠套叠再叠入远端肠管,或肠系膜也可牵入形成复套或肠梗阻。肠系膜血管受压,套入部肠管可能绞窄而坏死。
肠套叠系肠管一部分进入临近的肠管之中,多为顺利性,及近端肠管进入远端肠腔之中,本组有26例为回盲部套叠,其中有8例检查肿块位于左上腹,手术证实为回盲部套叠。
肠套叠声像图特征:腹部触及肿块部位超声显示为肠套叠长轴切面呈多层平行的高、低相间的回声带,由鞘部与套入部肠壁的浆膜及内部黏膜反折重叠所致,呈套筒样。若肠腔仍有气体可表现为"假肾"征。以此为中心向两端检查可确定肠套叠的长度范围,肠套叠区回声与正常肠壁交界处,返端为肠套叠的套头,远端为套叠尾。
横切面呈多层"同心圆"征,外圆呈均匀低回声环带,其低回声环带是水肿增厚的反折壁及其鞘部之间的少量积液形成的,内圆又有一个低回声环带,内外圆间为高回声区,最心端为高回声区,表现为"靶环"征。套叠部的纵端可见"套筒"征及"假肾"征。
由肿瘤引起的肠套叠,肿瘤环形或半环突入肠腔,局部狭窄,其近端扩张呈漏斗形,易形成肠套叠。近端肠管袖套样套入,呈多层平行、规则的高、低相间的回声带,或多层同心圆样的回声;其远端有肿瘤的回声。超声监视下,大肠液体灌注时液流受阻,甚至出现反流;若注射液体可通过狭窄的肠腔,并能显示肿瘤的边缘。肠套叠以上的肠管排空受阻时出现肠梗阻。
本病应与小儿肠道肿瘤、急性阑尾炎鉴别,小儿肠道肿瘤发病率极低,易于鉴别,小儿阑尾炎"同心圆"征管径较细,且有一端为盲端,结合病史也易于鉴别,彩超诊断肠套叠准确率在90%以上,诊断迅速、无损伤、无痛苦、简单易行,应列为首选,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三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24,1327.
[2] 轩爱军,杨国强.小儿肠套的超声叠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8):6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