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倩
摘要: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加莫沙比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12-01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范畴,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损伤的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近年来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性食管炎30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1] 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如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无报警症状者需具备下列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0级食管黏膜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Ⅰa食管黏膜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Ⅰb食管黏膜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Ⅱ级 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12 年2月~2013年2月门诊患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中, 男18 例, 女12例; 年龄20~63 岁, 平均37. 6 岁; 病程3个月~20 年。对照组30例中, 男16 例, 女14 例; 年龄20~61 岁, 平均37. 5 岁; 病程3个月~21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治疗组:予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干姜4g,党参 15g,煅瓦楞子15g,乌贼骨15g,
厚朴l0g,旋覆花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 2 次服,4周为 1 个疗程。②对照组:予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1 次/d;莫沙必利片,5mg,3 次/d,4 周为 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内镜判断为0级。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内镜分级减少1~2级。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内镜分级无变化或增加。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5123 90.0
对照组 309 14 7 76.7
3.2 两组胃镜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4 11 5 83.3
对照组30 10 12 8 73.3
两组在临床疗效、胃镜疗效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西药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片。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食管下端的括约肌抗反流功能减弱,食管黏膜的屏障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胃内容物的胃蛋白酶和胃酸对食管黏膜产生损伤。在中医学归属"嘈杂"、"吞酸"、 "噎膈"等范畴。本病多为饮食、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方中半夏消痰散结,和胃降逆止呕;黄连辛开苦降,治肝郁化热,肝热犯胃之吐酸;黄芩清少阳邪热,泻中焦实火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结,厚朴下气、除满消胀;煅瓦楞子、乌贼骨抑制胃酸,收敛之中兼有化瘀之力;旋覆花降胃气而止呕噫,党参健脾益气,以防苦寒伤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可减轻食管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减轻食管黏膜的损伤,并通过降低胃酸分泌,调节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合成和分泌来保护食管黏膜。同时半夏泻心汤对胃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防反流,保护胃黏膜增强机体免疫,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3]。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S].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2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995:114-117.
[3] 赵琰,王庆国.半夏泻心汤实验研究现状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