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前
摘要:目的:了解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 敏感和耐药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新邵县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兒细菌性腹泻患儿263例临床资料,对患儿大便标本进行细菌学方法的相关检验。并将病原菌进行培养和对抗生素敏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病原菌的分布与其耐药性。结果:小儿细菌性腹泻在婴儿童人群中比较常见,好发于夏秋季节。其中感染性腹泻以沙门菌居首。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腹泻采用不同的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病原菌的敏感性,从而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菌; 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R 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091-01
前言
引起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由于儿童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并且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该病对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导致死亡,故加强对其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3]。为明确我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湖南省新邵县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肠道门诊(消化内科、感染科病房及门诊)中粪便常规镜检显示WBC≥10/HPF、RBC≥0/HPF,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腹泻病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263份,置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立即做细菌培养,检测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2 方法:
粪便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MAC、SS平板、35℃培养18~24 h后观察,可疑菌落接种KIA,35℃培养过夜后,进一步做血清分型鉴定。药敏试验使用药敏板,结果按CLSI制订的标准进行判断。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率:
263份粪便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6种40株,检出率15.2%(40/263)。病原菌检出率及构成比见表1。
表1 40株腹泻病原菌检出率及构成比
菌种菌株数 检出率构成比(%)
沙门菌 197.22 47.5
志贺菌 4 1.52 10
致病性大肠杆菌 4 1.52 10
铜绿假单胞菌 93.42 22.5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0.76 5.0
白假丝酵母菌 2 0.76 5.0
合计 4015.2 100.0
2.2 38株沙门菌阳性检出率及8株志贺菌阳性检出率:
检出非伤寒沙门菌O4群9株,占沙门菌检出总株数的47.3%;沙门菌O9群7株,占36.8%;O7群、O8群、O12群各1株,各占5.2%,检出福氏志贺菌B群3株,鲍氏志贺菌1株。
2.4 药敏结果:
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药敏结果见表2。
表2 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药敏情况
抗生素 沙门菌(n=19株) 志贺菌(n=4株)
敏感 (S) 耐药(R) 敏感 (S) 耐药(R)
氨苄西林31.368.7 23.176.9
头孢唑啉62.537.5 92.3 7.7
头孢他啶93.75 6.25 92.3 7.7
头孢曲松93.75 6.25 84.715.3
头孢吡肟100 0100 0
头孢替坦90.69.486.213.8
复方新诺明78.921.1 61.538.5
庆大霉素59.440.6 84.615.4
妥布霉素84.415.6 84.615.4
阿米卡星62.537.5 84.615.4
环丙沙星84.215.884.6 15.4
亚胺培南100 0100 0
厄他培南100 0100 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00 0100 0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疾病,是婴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本组调查中沙门菌O4群鼠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共9株,占沙门菌的47.3%。O9群共检出7株,占沙门菌的36.8%,另外非伤寒沙门菌O4群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流行株。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小儿腹泻是小儿沙门菌感染中最常见者。本组调查提示沙门菌的感染占绝对优势,而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较少见。福氏志贺菌群侵袭力强,对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流行菌型的不断变迁是腹泻病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菌型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值得关注。
另外,本研究中报道有铜绿假单胞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白假丝酵母菌2株。
此类患儿的腹泻多是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内耐药的金葡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肠炎。停用抗生素后可很快痊愈。
本组的药敏结果表明,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三代和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三代和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志贺菌属,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0。目前认为志贺菌与沙门菌的耐药性主要是由耐药质粒所控制,质粒介导耐药性使耐药菌株迅速扩散蔓延,导致对其防治困难,因此细菌的高耐药率亟待解决。及时监测病原菌、遏制盲目滥用抗生素、加强用药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无疑是减少细菌多重耐药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超.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9(21): 73-74.
[2] 沈晓明,王卫平. 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256.
[3] 刘玉华,何凤屏,罗君. 小儿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 19 (14):117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