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恒义
稿件积压是报纸编发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针对《内蒙古日报》新闻版面的这一问题,值班总编辑和值班主任、编辑通过阶段跟踪稿件的运行情况,并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結果发现,造成当前本报稿件积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稿件结构性问题
1.地区来稿不均衡。在一段时间内,某一个地区的来稿较多,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作为自治区党报,考虑到地区发稿的平衡性,同一地区的稿件不能连续见报,避免倚轻倚重。而其他地区稿件缺乏,只能采取其他的补救办法,于是造成了来稿多的局部地区的稿件积压。
2.同类报道内容过于集中,受版面限制无法调剂刊发。长此以往,由于阶段性工作结束,再发势必过时,因而也会造成稿件积压。
3.缺乏有特色、有看点的好稿。有用好看的稿件自然是版面编排的首选,而质量一般的稿件往往会被拖后。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稿件数量越来越多,无法及时刊发,必然会出现积压现象。
二、报纸容量限制
1.报纸的版面有定量,容量有限,而广告的刊登往往带有季节性,时少时多。广告多时,占版也多。因广告占版,会造成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稿件积压,致使部分时效性较强的稿件上不了版。
2.大量的指定性稿件占据版面,或大型策划多并且集中,无形中挤占了发一般性稿件的空间,导致一些自选动作稿件无法按时刊发。
3.由于版面有限,来稿质量参差不齐,组版编辑只能挑选好的稿件先发,致使一般性稿件积压,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稿件干脆无法选用,由于退稿不及时,造成“名义上的稿件”积压。
三、发稿的计划性不强
组版编辑对稿件安排缺乏计划性,也会造成某些栏目的稿件积压,如:《为民务实清廉》《北疆先锋》等栏目是上级部门要求的栏目,稿件必发。但由于缺乏刚性的发稿计划,形成催一催就发、想起来就发的情势,无形中造成了这一类稿件也形成积压,其后果是“一剑三伤”,上面主管部门不满意,发稿部门有意见,写稿记者有怨言。
四、处理稿件流程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组版编辑不及时通报积压稿件情况,使供稿部门主任、记者无法了解真实的压稿情况和版面方面的实情,出现供需矛盾、相互埋怨的尴尬。
2.不及时退稿,对质量差、不合时宜的稿件没有进行及时地退稿处理,时间长了造成大量积压。而发稿部、稿件记者都在等待稿件的刊发,认为稿库里有稿发不了,多写无益,静待观望,这种心态有时还造成了缺稿的被动局面。
3.不采取必要的技术性措施进行处理,千方百计地使各类积压稿件得到应有的处置。
其实,解决以上积压稿件问题并不难,关键是要方法上得当、沟通上加强。
1.夜班主任每天通报来稿和处理稿件情况,及时沟通,让各环节明白稿件的运转情况,有效解决供求矛盾。
2.做好平衡,使各地稿件均衡刊发;及时处理必发稿件,形成合理的频率节奏。
3.采取积极措施分流、编辑稿件。如调剂增加新闻版面数量,将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一般性稿件改写成简讯、简报等形式,最大限度多刊发稿件,这样就可以变怨气为喜气,变积压为畅通,变暗箱为透明。
责任编辑:赵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