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亮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联系实际教学的现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 联系实际教学 教学策略
一、教學现状问题
通过对高中化学联系实际教学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教学现状不理想,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也较低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不注重联系实际教学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联系实际的教学主要包含“因材施教”及“理论联系实际”两个部分,但是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却有很多种,如借助化学实验将理论与实际自然结合起来;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这一专题,共设置了6个实验;化学2中共设置了9个需要学生观察的实验。但是我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化学教师都曾做了化学实验,但只有三分之一教师的实验数多于5次,也就是说只有三分之一教师的实验教学刚刚达标。这就说明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远低于教材与新课标对其提出的基本要求。可见,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普及了十多年,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扎实践行新课标提出的“以实验形式促进学生探究科学过程”的理念。
(二)教学方式与学生特点不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当讲解到较为抽象的理论时,教师通常会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很多教师都选用了直观教学法,但所采用的教学措施与学生期待的形式有很大差距。比如,在讲解“乙烯、甲烷的立体结构”这节内容时,乙烯、甲烷等有机物的结构是初学有机物的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目标的难点与重点,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有机物的立体结构,近90%的教师都选择用多媒体或球棍模型给学生展示,但是引导学生自制模型的教学方法被教师忽略了,在调查中超过45%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制作模型来加深对有机物立体结构的理解。这就使教师的教学形式与学生期待间出现了很大差距。虽然球棍模型展示比教师口述或者黑板教学法更为生动、具体且节约时间,但是,因为模型较小,不易让所有学生清楚观察到;多媒体方式虽然可以让所有学生观察到,但不及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更能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较低
在讲授“蛋白质的性质”这节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两道选择题,其中一道为:选用加酶的洗衣粉清洗沾染油渍的外套时,你会选择什么温度的水?①冷水;②温水;③开水;④什么水都可以。目的是考查高中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结果全班有62.3%的学生意识到蛋白酶受到温度影响会改变性质。另一道选择题为:洗涤沾染有血渍的衣物时,应用多少度的水浸泡后,再使用加酶洗涤剂?①冷水;②温水;③开水;④什么水都可以。结果发现仅20%的学生发觉因为血渍内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出现变性反应,不易被洗干净,所以应先用冷水浸泡后,再使用加酶洗涤剂清洗衣物。从此可以看出,高中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蛋白的性质受温度影响很大,但是学以致用的思想与能力都较低。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好化学,是我们作为化学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在生活化问题探究过程中,通过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对生活研究探索的兴趣,并从中获取知识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掌握和理解书本知识,并最终实现学科知识的落实,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具体教学实践思路的指挥棒。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详细分析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化学教学三维目标的详细规定,对任何方面的疏忽都可能使教学目标的科学性降低,导致教学实际偏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思想。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参考历年试卷,并结合教师的经验,避免因教学目标不科学而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2.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使用操作性强的语言对其详细描述,因为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明确的评判,比如,类似“掌握”“了解”等很难把握尺度的词语尽量少用,应采用“辨别”“举例”“知道”等清楚、明了的词语对事物进行判断。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在课前也能对教学目标进行详细了解,那么在课堂上,他们便能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学难点与重点,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且,在教学结束后,学生也可依靠清晰的教学目标检查自己具体的学习情况,以便他们及时查漏补缺,更好地完成学习计划。所以,教师制定科学的、把控性强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把握,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意义。
(二)准确了解学情
全面、准确了解学生情况,是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涵盖两个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高中阶段是学生特殊的青春期,他们在心理、认知、社会性、生理等方面与成人及儿童都有较大区别。比如,在认知能力上,高中生的思维力比儿童期要强很多,他们不再局限于翔实的物体,能进行辩证地、多层面地考虑问题。因此,在每次备课前,教师应采用测试、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班级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课的关联度、对新知识预习情况、他们印象中的难点与重点、他们期望的联系实际教学方式及习题形式。当然,教师也能在课后空余时间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学习动机等非智力情况,这些因素虽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他们在学习中的作用也不容小窥,这是高中生个性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高中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表现出更强的求知欲、表现欲,思维能力也日益增强。但是在班级的众多学生中,每个学生的合作学习、自学能力等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兼顾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特点,恰当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与此同时,教师也应适时、积极引导学生,力争使整个班级一直处于动态、积极的学习氛围中。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面向考试背书做题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思考创造,尤其是强调探究式学习,正日益成为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育专家指出:有思考性是课堂的生命力所在。学生若能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问难,就能一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化学课堂通过联系实际的探究教学,学生在对实际的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层层释疑,步步启发,自主思考探究,更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不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前提下灵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提高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发挥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如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探究问题:先展示:番茄原电池使音乐贺卡发声,激发学生兴趣。后质疑:音乐贺卡为什么发声,装置中的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形成电流?原电池正负极与材料有什么关系?正负极除了与材料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四)积极挖掘多种教学资源
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就是来自于生活实践的知识,所以,化学课堂应积极开发学生生活实例,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实,高中化学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它所传递的化学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生活,因此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可被教师拿来用于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有的生活实例可用来证实理论知识,有些实例需要用学习的化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不断收集与课堂知识有关的生活实例。当然,书店有也有很多关于生活实例和化学知识相联系的专著,教师也可直接拿来参考。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各种各样的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又一特色,许多化学专家都将化学实验看成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但当前高中化学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一方面与教师的惰性有关,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遇到了不少制约因素。就拿有机化学的实验来说,很多教师都觉得实验设备过于复杂,并且實验操作繁琐,成功率低。针对实验设备复杂情况,教师可借助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针对实验的低成功率,就拿银镜反应来说,对很多教师来说,实验的成功与否都很偶然,但我发现,在控制反应物的酸碱度及浓度等条件,可得出银镜反应实验成功的最佳温度是69℃左右。实验固然有成功和失败,但只要教师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高中化学的联系实际教学法,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应深刻认识该教学法的现状及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最终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彭文帅. 高中化学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研究[J].苏州大学,2012.
[2]杨海星.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