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关系探讨

2014-05-30 18:26:04伍敏
2014年51期
关键词:司法审判舆论监督冲突

作者简介:伍敏(1990-),女,汉,四川成都人,法学硕士,重庆大学,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摘 要:司法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已经成为普通大众发表意见表达心声的重要途径,随之诞生的舆论监督也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但二者之间存在的冲突也日益凸显。他们之间的博弈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我们要做得不是支持谁反对谁,而是竭力在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中去找一个契合点来进行平衡。

关键词:司法审判;舆论监督;冲突

一、案情回放与问题引出

案例一:1997年的一天,时任公安分局局长的张金柱酒后驾车并在车道逆向行驶,将一个孩子撞飞,不治身亡。而孩子的父亲被卷入车下拖行长达1500米,后在路人的强行拦截下才停下。该案经报道后引起了大量的关注。最后张金柱交通肇事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

案例二:2009年某日,胡斌驾驶非法改装的跑车超速行驶,将在人行横道上行走的浙大毕业生谭某撞死。随后胡斌的富二代身份、警察开始时对车速的错误认定也引起了大众的质疑和讨论。最终该案的处理结果是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胡斌有期徒刑3年。

上述案例都是当年受到媒体广泛报道并吸引大家激烈讨论的事件。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但时至今日仍有值得探讨的价值。透过这些案件,我们能够看到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张金柱案”与“胡斌案”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案件的始作俑者有着类似的特殊身份,这也是引起舆论关注的关键之一;其次事故类型相同而且他们各自受到的舆论谴责也是相差无几的,民众都是通过各种方式要求对肇事者严惩,并且很多人都提出殺人偿命的要求。不过这两件类型相似的案子判决结果有着天壤之别,张金柱被剥夺生命,判处死刑,而胡斌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也许张金柱的死刑判决在当时的确大快人心,而“胡斌案”的结果让人愤愤不平,但今天再回顾,“张金柱案”已成为舆论杀人的典型,而“胡斌案”在司法界则被认为是为正确面对和处理舆论树立了榜样。

电视媒体和网络现在已经相当普及,各类新闻媒体及普通民众也愿意在网络上对某一事件发表相关的评论,而这些发表的共同或相似的意见就会形成舆论,由于涉及人数众多,舆论就会产生社会影响力,而民意也通常透过舆论而表达出来。但舆论产生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司法审判带来了困扰。除了上述案例外,像彭宇案、药家鑫案等等,舆论都不同程度的对司法产生了影响,为司法审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司法审判如何应对舆论监督,如何看待其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二、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的辨证关系

司法审判过程中,“审判独立”和“公开审判”原则要求法官排除外界的非法干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办理案件。关于舆论监督,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这条规定赋予了公民言论自由权,而公民通过新闻媒体与网络进行舆论监督也有了法律基础。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在某些方面的冲突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完全相排斥的,他们也有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

(一)二者的统一

第一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司法审判是法官依据法律的规定,解决纠纷,对犯罪的人进行惩罚,对受害的人进行保护,实现法律上的公平正义。而舆论监督则是在相关事件被披露后,人们从道德的角度对善恶进行评判。舆论监督能使司法审判更加透明化,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对审判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使审判更加公正,为受害人伸张正义。从这个角度看司法审判和舆论监督虽然方式不同但是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是相互促进的。司法审判要实现司法独立和公开审判离不开舆论监督的支持。实践中法院受制于行政机关,其人、才、物等方面都依赖于同级政府。[1]因此很难排除地方政府的干涉,舆论监督可以帮助法院排除外界的压力。此外法官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生活而独立的存在,在办案的过程中会受到自己的情绪、偏好和自身利益的影响,因此在没有外力的监督下很可能出现司法腐败等行为,舆论监督的透明化也让腐败无处藏身。另一方面公开审理原则希望法庭审理在受到监督的情况下实现司法的公正。法庭审判的过程大多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司法审判公开的范围增加,力度加强。而对舆论监督来说,它需要通过媒体或网络的报道与传播才能进行,司法审判中涉及很多能够引起大众关注的话题,其透明化也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吸引人们的讨论,也更好更广泛地促进了舆论监督。

(二)二者的对立

当前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实践中,媒体说司法不透明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可能藏匿了一些“肮脏内容”,而司法机关又说媒体的报道超越了法律的范围,误导了公众,影响了司法的公正与独立。[2]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的评判标准不同。司法审判所依据的是国家的法律,法官要严格依法办案,而舆论监督的参与者更多的是普通民众、媒体,他们的评判往往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对事件进行审视。法官的法律思维与公民的道德思维就会产生冲突。司法审判要求法官要理性的审视案件,要符合程序法和实体法的相关规定,这种专业性角度与舆论监督所带有的感性情绪就难以调和。正如胡斌案,从法律的角度看判处胡斌有期徒刑3年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是一部分舆论仍然认为应该杀人偿命或者严刑重判。

第二司法审判的相对封闭性与舆论自由的冲突。审判独立是司法审判的重要原则,人民法院要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表明司法审判具有相对的封闭性,要尽力排除非法律的干扰,比如权力、人情、金钱等等。而司法审判涉及普通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这些案件一经新闻媒体播出就会很快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媒体的开放性和公民言论自由自然容易形成舆论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在无形之中给法院和法官在办案的过程中带来了干扰,形成了压力。司法的独立性与舆论自由的冲突给审判带来了难题。正如在张金柱案和胡斌案中,舆论监督的影响无疑是显而易见的。胡斌案中的法官面对舆情的压力仍坚守了法律,而张金柱的重判和许霆的改判最终服从了民意。[3]

第三司法审判程序性要求与新闻媒体的商业性要求的冲突。司法审判要根据诉讼法的要求进行,这就要经历相应的诉讼期间。[4]舆论监督的前提是媒体的介入,而现今媒体行业竞争激烈,商业利益的追求往往被放在重要位置,为了吸引民众的目光和注意力进行抢先报道使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同时司法审判对事实的认定是依靠证据,而证据的采信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知识,一般人很难进行正确的分辨。而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对事实的描述就可能与法律上的事实认定产生差别,由此误导民众。因此被误导的舆论对审判工作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同军,王筱琴,黄维.论司法独立与新闻监督的内涵、辨证与平衡[J].科技与法律,2009,(3)

[2] 范玉吉.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平衡[J].社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3)

[3]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司法审判与网路舆情的和谐互动之道[J].法治研究,2011,(7)

[4] 胡俊.民意与法意的冲突与调和——从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谈起[J].经法视点,2012,(1)

猜你喜欢
司法审判舆论监督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 14:38:15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传媒评论(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8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14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传媒评论(2019年10期)2019-06-05 09:26:00
论清朝的秋审制度
司法审判与媒体监督的界限如何明晰
人民论坛(2016年28期)2016-12-23 18:43:51
理性与宽容:司法审判与网络舆论的博弈之选
今传媒(2016年2期)2016-02-22 23:57:02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关系
智富时代(2015年8期)2016-01-14 04:48:47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