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彪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学会学习,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贮存多少知识并不关键,学会如何去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生产知识和应用知识将更有价值”.教师应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入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练中思、思中悟、悟中结、结中学”.做到对知识的有效整合,进而切中知识的精华与脉络,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练中思
概念是构成知识结构的基石,深刻地理解每一个数学概念是优化认知结构的前提,每个数学概念都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通过题组教学可以使我们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如通过下述题组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认知、理解与思考.
二、思中悟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思维方式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发展和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悟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通过一系列难易适中的题目,层层铺垫,以促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真正领略到知识的精髓.如通过下述题组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领悟到非负数和相反数的性质.
三、悟中结
数学世界错综复杂,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缜密,它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是环环相扣、有章可循的,只有系统地认识这些联系,才能形成較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题组能及时查漏补缺,把更高层次、更为本质的联系揭示给学生.如通过下述题组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性质等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从而理解了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四、结中学
数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通过章节的学习,不断地积累知识,完成由“薄”到“厚”的过程.其次,通过回顾与思考、归纳与小结,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整理出每章都有哪几种不同的类型题(如基础变式题、逆向思维题、发散思维题、实际应用题、综合题等),每类问题主要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知识和技巧,每一类型题解题的思路和关键是什么,什么地方最易出错,要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抓住重点,掌握内在联系,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不过,此时的“薄”已不是过去的“薄”了,是知识的 “浓缩”,是高层次的“薄”了,是掌握了知识的精华和脉络的“薄”了.只有这样,一点一结,日积月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达到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章敏毅.数学教学中的题组教学[J].中学数学月刊,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