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凤
【案例】: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认识周长”的教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相框——镶着一张全家福照片。
师:同学们,这张照片漂亮吗?
生1:漂亮!
师:你们觉得我做得这个相框好不好看?
生2:不好看,跟照片不相配,老师,我给一点意见——在它的四周镶上花边就好看多了。
师:好极了,我这儿有一条金黄色的彩带,谁可以上来帮老师镶上金边。
生3:老师,我想来试一试好吗?
师:好,请你上讲台用彩带演示一下并说出怎样镶?到底需要多长?
生4:我从这点开始镶,沿着图形的四周镶,最后又回到始点,那就完成了。
师:在数学上,金边的长度叫什么?
生(齐):周长。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数学王国的新朋友——周长。
二、自主探究研讨,学习新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1页,找到周长的概念。
学生4:我找到了,在课本第41页中间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周长的概念。
学生读……
师:同学们觉得周长的概念有哪些地方需要大家注意呢?
生5:我觉得最重要是“封闭”这个词语。
师:谁能告诉我“封闭”的含义。
生6:封闭的意思就是没有缺口,表示完整无缺。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齐):同意
为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封闭”的意思,教师精心设计了练习和活动。
1.电脑出示练习:找封闭图形和它们的周长
■
先让学生从直观意识上来判断是否是封闭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周长,然后电脑演示结果。
2.学生活动
(1)每位同学用双手来比划两个图形:封闭图形、不封闭图形。
(2)小组合作:手拉手组成封闭图形来感受“封闭”含义。
3.让学生寻找身边物体的周长
(1)让学生说出钟面的周长。
(2)请一位同学出来领着比划,全体同学跟着他一起指着课本的封面比划出它的周长。
(3)找周長活动:让学生走出座位找一找、摸一摸、跟同桌说一说周长在哪里?
(4)停音乐,小组汇报。
生7:我发现了黑板的周长就是从这一点……(边说边比划)
生8:我发现了鞋底的周长就是从这一点……(边说边比划)
……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那怎样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呢?你能想出办法来测量周长吗?请各小组同学合作进行研究,看哪组的办法又方便又准确。(教师将全班分成了12个小组,每组提供记录纸,树叶、钟面、绳子等学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五角星等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
师:请各小组汇报介绍各自测量的方法。
生9:我们组测量的是一个圆形,不好直接用直尺量,于是我们采取了先用绳子围绕它一周,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
师:你们真聪明,他们的方法行吗?同意吗?
生10:我量五角星有简便方法,只要量出一条边,再乘10就可以了。
师:你真聪明!
生11:正方形也是只要量一条边,然后用边长乘4就可以了。
师:你的方法很好,值得表扬。
三、实践操作,体现生活趣味
师: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周长的知识,如:给照片镶金边要算周长,假如你是裁缝,给人家量体裁衣时,要量人胸的周长叫胸围,腰的周长叫腰围,还有头围等。
我们一起做“我是小小裁缝”的活动——现在请一名学生示范量老师的腰围,请同学们同桌互相量腰围、头围、胸围,并记录下来。
小组汇报:让学生展示自己身材,并让学生评一评身材怎样。
四、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12:我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和物体的周长。
生13:我学会了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上得很开心,同时也学到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方面用到周长的知识,请写在先学本上。
【反思】
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每一个教学细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我觉得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功的亮点:
1.让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个普通的相框——镶着老师全家福照片的感观入手,进行师生情感交流。从而将学生引入研究周长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活学生潜能
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如:“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封闭”的含义和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中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找“周长”活动,教师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使学生都大胆积极地参与探究、畅所欲言,使学生学得起劲,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3.学以致用,体验乐趣
“我是小小裁缝”这一活动环节,是这节课学生表现得最精彩之处,学生表现得更加积极,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全情投入扮演,亲身经历“用数学”的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大胆地创新,合理有效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学得愉快、学会创新,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