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观察

2014-05-30 10:48张兰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异丙酚氯胺酮利多卡因

张兰

【摘 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单独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前后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变化,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具有麻醉效果显著、安全副作用小、用药操作方便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氯胺酮;异丙酚;利多卡因;复介使用;小儿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07-01

麻醉是手术治疗前必须的步骤,对减少应激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儿由于身体耐受能力较差,行为控制能力欠缺,术前多数需要行全身麻醉,且麻醉要求对呼吸循环干扰小、术后苏醒快[1]。氯胺酮是小儿术前麻醉常用药物之一,但其药效受患儿体重和手术时间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不良并发症,安全性较差。据相关研究资料报道,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其麻醉效果更佳。为此,笔者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氯胺酮、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0.5~12岁,平均年龄为(5.6±2.5)岁;体重7.5~35kg,平均体重为(19.5±3.8)kg;其中骨科手术患儿20例,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18例,尿道下裂修补术12例,唇腭裂修补术10例,排除麻醉药物过敏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别、病症组成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手术治疗前30min,所有患儿均给予肌注0.02mg/kg阿托品+0.2mg/kg安定。在安定基础治疗上,给予不同药物进行麻醉,具体方法如下。(1)对照组:单独使用氯胺酮行麻醉,即通过微量泵恒速输注氯胺酮,按照每小时2~4mg/kg进行输注给药,并在术前10min逐渐减量,术前5min停药,密切观察患儿麻醉效果。(2)观察组:本组30例患儿均给予氯胺酮、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进行综合麻醉,由100mg氯胺酮+60mg异丙酚+40mg利多卡因组成的混合液,采用微量泵进行恒速输注,注意患儿神志变化情况,术前10min逐渐减少药剂量,术前5min停药,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防止不良反应发生[2]。

1.3观察指标

本组研究观察指标包括心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等,并做好相关记录,比较麻醉前后和手术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运用t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用药麻醉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儿实施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用药麻醉前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变化,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儿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可见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麻醉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麻醉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肌肉颤抖、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占比例为6.67%;对照组麻醉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躁动、咳嗽等并发症,占比例为16.67%;可见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氯胺酮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通过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达到麻醉的效果。由于氯胺酮具有较强的镇定和全麻作用,临床通常作为小儿术前全身麻醉药物,但由于其对唾液或分泌物具有诱导分泌作用,单独用药容易引发震颤、肌强直等木僵症状,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大,呼吸循环系统受抑制影响也加大,继而引发躁动、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甚至延迟苏醒或引发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3]。异丙酚具有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術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少,对交感神经兴奋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氯胺酮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的控制氯胺酮引发的不良症状。利多卡因通常作为临床局部麻醉药物,其麻醉见效快,持续时间长,但其产生的毒性作用比较大,当用药剂量超过一定量时,可引起心脏传导速度减慢,继而抑制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不良病症发生。因此,氯胺酮、异丙酚、利多卡因联合用药,利用三种药物的协同加强作用,通过降低每种用药剂量来控制其中的毒性作用,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联合三种药物进行麻醉,患儿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波动,表明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67%;对照组单独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用药后各项观察指标出现明显波动,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麻醉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之,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具有麻醉效果显著、安全副作用小、用药操作方便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珺,钟宝林,刘振华,等.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运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0,15(04):105-106.

[2]常国祥,柏化丽,杨庆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0,08(05):121-122.

[3]马娟,张奉超,王云骥.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15(14):25-26.

猜你喜欢
异丙酚氯胺酮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