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模糊性初探

2014-05-30 07:59:25阳雪姣李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整体性模糊性不确定性

阳雪姣 李丽

摘要:在科学研究问题日益复杂深化的情况下,精确性已不再是研究的全部,模糊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主题。同样,在设计领域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本文通过从模糊概念和中国哲学中的模糊性入手,对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构思、设计过程、设计方案的评价标准的模糊性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模糊性 建筑设计 不确定性 整体性

一、模糊的概念

模糊在百度百科的基本义:(形)不分明、不清楚。

模糊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是事物差异之间存在着某种过渡过程的结果。模糊,即边界的不清晰。

模糊与精确是一对矛盾,模糊是事物类属的不确定性,它既非彼、又非此、而是相互渗透,亦此亦彼的中间过渡状态。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模糊概念一直都不被重视。只要与模糊概念想关联,它就难登大雅之堂,受人鄙弃。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模糊正以它无穷的潜力影响着各种科学门类。模糊数学的诞生,就是最典型的证明。1965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专家查德发表了《模糊集合》一文,为模糊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为数学史开辟了新领域。模糊数学的首创让人们对各个领域都存在的模糊现象有了科学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模糊学。因此,模糊性成为了我们当代科学技术中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正像美学家普里戈金所说:“在我们的宇宙中,稳定的、永恒的、规则的安全性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危险的和不确定的世界中。”[1]

二.模糊性概念在中国哲学中

模糊性在中国哲学中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标准深受儒、道、禅宗的影响,其中道家尤甚。把道的状态归于“虚无”、“混沌”,从理论上揭示了道的模糊性。在道家,庄子 “天人合一”、“有”与“无”等模糊性观念整体的形象特征是似是而非,亦此亦彼、朦胧不定的。世间万物又相互依存,恰如我们都颇为熟悉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与中国哲学中的“有生相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具有阴阳两面性,他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都在相反相成的作用中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是道的模糊性特点的总结。如果说道家思想为阴,儒家学说为阳,那么由道家思想和儒家学说构建的中国哲学主干所呈现的融合共存、相互生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宇宙观,正是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模糊性特征的哲学观。

三、建筑设计中的模糊性

(一)设计构思中的模糊性

建筑设计构思过程中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不确定性方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世界上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设计也一样,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我们都需要构思。设计构思是设计的灵魂,也是人类思维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只有一个缜密的、可行的、有创新的前期构思和规划,才可能会有后面按部就班不慌不忙的成功设计。比如指南针的发明、火药的发明、电灯、电视、飞机与轮船的发明等等。这些划时代具有创造性的设计产品无一不外乎都是经过人类设计构思活动的物质表现。设计构思说白了也就是对于一个设计任务的最初思考,然而往往我们的设计命题即设计任务给出的又是一个很大的相对模糊比较笼统的方向。只是一个相对的限度,而我们最终的设计目的是要有一个具体的物化的、相对清晰的设计成果,即可执行的设计方案。在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之前,都是在绝对清晰的范围之外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没有达到最终目的之前都是相对模糊的、模棱两可的、是不确定的。但这也并不可怕,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模糊概念比清晰概念更富于表现力”。[2]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非常大的空间余地让设计师来发挥。

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都会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的过程。相对的模糊将逐渐转化为相对的清晰,而原本相对清晰的东西会随着设计思考的进一步的发展都会慢慢的转化为相对的模糊。这说明在设计构思过程中,设计思路是一直在模糊与清晰之间转化的。同时,构思也是在“无中生有,有中生无”中徘徊。黑格尔说:“有过渡到无,无过渡到有,是变易的原则。”[3]在变易中,相互渗透,有无相生。“所以‘有中有‘无,‘无中有‘有”[3]。我们就拿建筑方案设计为例,具体的就以我在武汉袁培煌设计事务所工作的时候参加的一个竞标的项目来谈。这是一个公建的项目,招标人是十堰广播电视台。首先我们拿到的是设计招标文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任务书。招标文件足足有38页,上面非常清楚的介绍了关于投标的关于项目的所有的东西,非常的详细。作为方案设计部,我们最关心是设计条件及要求,比如项目的概述,设计条件,项目功能要求,方案设计成果要求等。当然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会考虑到技术,考虑到其他影响整体的因素等。每一个设计都是从无到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模糊性。从地形考察到资料收集、从资料交换到相互交流、到最初的设计构思方案等等都是充满模糊性的。比如资料收集,这就是一个很模糊的任务。你根本就不确定什么资料能在这个项目里绝对能用上,什么资料根本就没有参考性。因为这中间没有一个确定的边界,它就是一个模糊概念。所以说设计构思的过程就是一个模糊的、不确定的、不清晰的过程,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二)设计过程中的模糊性

设计过程中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整体性方面。

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就开始进入方案设计了。根据前面阶段的立意构思和意念简图加上对项目的条件和建筑内部功能的分析,我们进入模糊性意向草图。不管我们的模糊性意向草图如何,它始终都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反馈到前面的构思而放弃;另一个就是往更深层次的发展,从模糊性意向草图到控制性方案草图到表现性草图到最后的确定方案。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模糊性意向草图。在广电大厦这个项目里面,我们根据前面的构思和实地的地形分析,有了一个模糊的意向。项目处于多山的十堰,场地内高差较大,有10米左右。对于这个高差加大了我们的难度,如果划分台地分别布置建筑,这样不利于建筑群的整体统一效果。又考虑到甲方的招标要求,划分台地的方向就被放弃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方向还是混沌的、模糊的,但也还是有种种的可能。有人提出做成斜坡来统一地形,但这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怎么斜?怎么来统一?这都是不清楚的。草图,这个设计师最好的伙伴上场了。画草图,建草模,在模糊中找出口。

要达到气势磅礴的整体效果,所以决定用斜坡来处理高差。通过不断的草图,又有了新的模糊的想法。因为高差太大的原因,考虑用景观来缓一缓感觉上带来的高差疲惫。有了这一系列的想法,建筑体量最好能将景观坡上下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相当长的横向体量把景观坡高差统一在一起。确定了这个横向的体量,在我们眼前的还有大片朦胧,其他的功能空间布置依然不确定。考虑了广播电视建筑需要独立的特点,我们大胆的将它放在长向体量的东北侧尽端。远离路口,形成多层次的整体效果。就这样,紧接着考虑演播中心和会展都是需要比较大的空间。相对来说,演播中心与各部门联系的更密切,为了整体统一,我们暂且把它规划在场地的中间。考虑到会展与长体量交错统一,最后把它布置在场地的西南角。这时整体的模糊意向已经形成,在整个构思过程中,无时无刻不都在考虑着整体性。这些可能是设计师的职业经验构思出来的,也可能是大胆冒险的结果。不管这个模糊性的意向会怎样的发展,我们是不可预见的。接下来的控制性方案我们就不在此讨论。

(三)建筑设计完成后评价标准的模糊性

广电大厦经过体量推敲、空间组织、细节的设计、后期的制作等等,最后成功并出色的完成了最后的方案。我们也按照标书规定的时间去参加了竞标。最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中标了,这也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任何事物都必须从不确定性出发的,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应该看到好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设计的评价标准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好坏是否有绝对的标准和相对的标准,这常常让我们迷惑,让我们感到模糊。

到底怎样来评价建筑设计的好坏? 以美来作为建筑好坏的评价标准?但美的准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由于美的本质是属于感性方面的,它本身的评价标准就具有模糊性,所以用美来评价一个建筑方案的好坏是相对比较困难。以功能布局的合理作为建筑好坏的评价标准?但是这仍然是难以量化的标准。又因为有精神的审美因素,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方案的功能合理,却不能认定丑陋的方案也是好的设计方案。以特色创新作为建筑好坏的评价标准?但是创新仍然是难以量化的。以运行成本低廉为标准?以造型特异和另类作为标准?

建筑设计的评价标准充满了模糊性,不确定性。正是因为充满了这么多的模糊性,所以才让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更公正、合理、更科学。它没有以单独的一个或者两个作为衡量标准,它考虑的更周全,更理性。只有当一个设计方案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的优秀的时候,它才能说是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在我们的这个广电大厦设计方案里面,它中标了被甲方采纳了。我们暂且可以把它看做是好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它克服了主观定性分析的弊端,它以模糊的方式实现了复杂现象的准确,它为建筑设计方案的优选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59

[2] 王明居.模糊美学[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92

[3]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258

作者简介:

阳雪姣,大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李 丽,大连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整体性模糊性不确定性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1:56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流行色(2020年9期)2020-07-16 08:08:36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4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09:40:32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37:56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7:16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