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红
【摘要】 目的 对整体化护理预防宫颈癌患者化疗并发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患者各60例都参与化疗。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整体化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用药依从性、发生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和依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整体化护理对预防宫颈癌患者化疗并发症效果非常有效。
【关键词】 整体化护理干预;宫颈癌;化疗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5-0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晚期宫颈癌患者主要采用的全身心治疗,是有效的治疗辅助方法。化疗常常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但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不明确。随着医学观念的不断改进,提出了整体化护理的概念[1]。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把患者化疗和并发症减少到最低[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进行住院化疗的宫颈癌患者120例,患者年龄最小的37岁,年龄最大的52岁,平均年龄(46.8±4.7)岁。所有患者都属于宫颈癌中晚期。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都可以接受化疗治疗;②所有患者的血压、肝肾功能正常,都具有化疗适应症;③患者依从性良好,化疗方案选择的是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将所有的患者随机的进行分配,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告诉患者化疗药物会引发的并发症和化疗需要注意的事项[3]。
1.2.2 干预组 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需要接受专业护士实行的整体化护理,主要是以这几个方面为主:①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客观评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评价,依照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使出不同的护理方法。②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化疗的目的、化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处理措施,降低患者化疗所引起的不适。同时让患者了解化疗的过程中所需要在饮食方面注意的事项。③鼓励措施,对患者经常鼓励,以成功治疗的案例激励患者,让患者积极接受化疗。④社会支持。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和患者家属、亲戚沟通,让他们为患者树立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发生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記录两组患者焦虑自评(SAS)和抑郁自评(SDS)评分;对患者的化疗依从性进行调查,评价标准为:0级,患者接受并及时的进行化疗;Ⅰ级,患者需要在医务人员和家属提醒下接受化疗;Ⅱ级,患者需要在医务人员和亲属的督促下才接受化疗;Ⅲ级,患者在医务人员和亲属督促下接受化疗,化疗次数明显低于所需次数;Ⅳ级,患者不配合化疗。其中0级、I级为完全依从,Ⅱ级、Ⅲ级为不完全依从,Ⅳ级为不依从。
1.4 数据整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数据分析,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百分比表示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在化疗中并发症发作情况进行比较 见表1。干预组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3.3%,明显比对照组的41.7%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SDS、SAS评分进行比较,见表2。干预组的SDS和SAS评分分别是(35.9±3.1)分、(38.1±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46.2±2.9)分、(47.6±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是80.2%,明显的比对照组43.1%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并发症的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便秘、头痛和恶心。普遍在接受相应的处理之后得到改善。干预组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3.3%,明显比对照组的41.7%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SDS和SAS评分分别是(35.9±3.1)分、(38.1±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46.2±2.9)分、(47.6±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是80.2%,明显的比对照组43.1%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表明,整体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患者化疗并发症效果明显,符合临床推广的标准。也进一步的证明了整体化护理在化疗患者并发症减少方面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忠明,刘桂荣,黄关宏,等.小剂量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肿瘤,2010,30(7):637-638.
[2] 古艳芳,刘仲寅.整体化护理干预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12-113.
[3] 王永丽,张凡,张秀萍,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6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