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中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运用

2014-05-30 21:42:12路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创造性思维理念

摘要:创造性是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如何培养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设计师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遵从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吸引受众的作品。同时可以运用数字技术使创造性思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展现。也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创造性思维,赋予作品新的意义。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理念 视觉传达

一、视觉传达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独创性思维的训练

独创性思维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不遵循既定的思维方式,善于打破常规,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善于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所谓思维空间的基点,是指思维的要素,比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考虑的点、线、面、空间、体、色彩、光线等形式因素以及风格流派、图案、题材、肌理等。独创性思维训练强调个性表现,设计师要打破惯性思维、定式思维的束缚,从众多的思路中寻找最新、最佳的答案,同时,要做到不落俗套,不落于平淡。在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个性化、独创性表现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生命之所在,独创性和个性可以迅速地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同时增强艺术作品的张力。

(二)逆向思维的训练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当设计师沿着某一种特定的思路进行思考,却始终找不到最佳感觉时,可以进行逆向推理,往往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找到新的设计灵感。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按照常规的设计思路,设计出的作品往往缺乏独创性,而逆向思维可以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开辟出新的设计思路,从而创作出具有独创性和个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比如,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设计的作品《战争》,采用逆向的思维方式,简洁的画面中只有炮筒和子弹,倒置的子弹向人们传递战争害人害己的思想观念。

(三)超前思维训练

超前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推断和构想的一种思维过程。超前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面向未来和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构想和预测性思维活动,在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超前思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怎么进行超前思维训练呢?比如,书籍装帧设计,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力求突破现有的书籍形式,展开超前思维想象,预测、构想新的书籍装帧形式,从而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在创造性思维中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运用

(一)创造性视觉思维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通过研究对视觉思维这一概念作出了独特的概括和界定。他认为,视觉思维表现为三种视觉意象,分别是眼睛所看到的;用我们的心灵之窗所想到的;我们通过勾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同时,观看、想象和绘画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例如,郑板桥画竹子的时候,有三层意境,分别是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眼中之竹是眼睛所看到的物象;胸中之竹是心灵之窗所想到的物象,或称之为意象;心中之竹是画家画出的艺术作品。视觉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家或设计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形成主观意象,在主观意象的基础上,将意象表现为绘画作品或设计作品的过程。而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视觉符号”和“传达”是视觉传达的两个基本概念。通过视觉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一定思想观念的符号就是“视觉符号”,视觉符号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如招贴、包装、VI设计等。设计师通过符号向受众传达信息的过程就是视觉传达。

(二)创造性视觉思维的原则

艺术欣赏者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时,总是有一定的视觉中心,因为人的眼睛的结构决定了人们在观察时只有一个焦点,欣赏者往往只对最主要的、有趣味的图形感兴趣,而对于其它不懂的、不熟悉的画面则容易忽视。随着一次欣赏过程的完成,视知觉会很快转移到另一个视觉中心,进入下一个视觉思维的过程。人们在欣赏一幅设计作品时,总是首先看整体,产生总体的视觉印象,然后注意到视觉中心的形象。所以,视觉中心在视觉传达设计构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时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设计师要协调好设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视觉中心的形象。视觉中心越明显,越能体现设计作品的整体传达效果。除了重视视觉中心,创造性思维视觉思维的原则还包括把握好比例与尺度,中国人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说的就是比例与尺度。比例具有科学性,给人严谨、规范、理性、有秩序、完美的感受。构成形式美的比例有很多,比如等差数列比,我们把前项与后项的差永远保持一致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如2,4,6,8,10,12,14,16,18,20……自然数列也是等差数列,按等差数列原理所形成的图案富有秩序性,通常应用于较为单纯且有规律的形式之上。如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柱子之间的距离就符合等差数列之比,从而形成唯美的秩序感。1:1.618被称为黄金分割比,这种比例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美的比例,也是人们看得最多、最熟悉的一种比例关系,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都与之有关。比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中国的汉瓦、秦砖等,都符合此比例。还要注重对称与均衡,对称是表现平衡最完美的形态,具有绝对的平衡性。在自然界中很多形态都呈现出对称的特征,如中国传统的宫殿、人的五官、躯干和四肢,都是对称的。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对称的图形能够给人以庄重、严谨、条理、大方、完美的感觉。均衡是指形态不对称,但因量的感觉相似而形成的平衡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平衡是指造型的形、色、质以及有关位置、空间、量感甚至错觉所形成的人的心理量感的平衡,均衡处理得当,可以使平衡效果更显得生动而富有变化,动感十足,如希腊化时期的雕塑作品拉奥孔,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数字技术使创造性思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进入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它改变了传统的视觉语言,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引发一场视觉表现形式的革命,使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而洋溢着无限活力和时代气息。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媒介不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局限,达到了全球共享,改变了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递时间、区域等问题。计算机软件的运用,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维和创作方式,帮助设计师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转变为艺术作品,提高了设计师创作的自由度。数字技术的出现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激发了设计灵感,数字技术使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将图形、文字、音频等多种元素进行整合处理,从而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新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技法。

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使得文字、图形、声音等视觉元素因数字技术表现技法而变得浑然一体。这场数字化技术革命激发了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创造性地设计出更多优秀艺术作品。

四、创造性思维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赋予新的符号意义

我国有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设计过程中,文化是灵魂,形式是躯体,文化有赖于形式的传达,形式依赖文化赋予生命。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所以,视觉传达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创造有生命、有灵魂的视觉形象。设计的内涵是文化,所以,设计师应当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灵感。

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之美”不同,中国文化根植于中国的地域性、民族性之中,强调主客观统一的和谐观,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将天、地、人、道德、艺术看作一个和谐统一、生机勃勃的整体。中国的传统图形注重形式的和谐、完整,关注形式与形式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构图方面追求整体、和谐、对称。将传统图形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创作中时,应当通过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艺术手法,将这些民族传统视觉元素进行重组,最后在立足于传统图形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中国艺术精神的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作品。这样的设计作品,既融入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又具有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古老的艺术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断延续下去。

这些年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和传统的和谐观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如从中国银行的标志中就可以看到强烈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靳埭强先生将中国古铜钱的造型和中国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中”字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标志。在古铜钱的设计上,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形成“中”字形状,给人和谐、稳定、沉稳、整体的感觉,体现出天圆地方、经济为国之根本的设计理念,易于识别,寓意深刻,含义隽永。

水墨是视觉传达设计师青睐的一种中国传统元素。水墨元素之所以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一方面是因为水墨元素所传递出的朴素美,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传递出的意境美。以水墨元素为主题的视觉传达设计往往在构思上独具匠心,水墨元素在对色彩与线条的驾驭上可以起到以一挡十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具有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效果,在疏密、浓淡对比中尽显一种阴阳相生的美。

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原型设计的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是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理念的成功的设计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为表现元素,以中国传统色彩红色为基准色,具有喜庆而热烈的气氛。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历史的深沉,散发出神秘的美感。印章中的笔画融画于字,融字于画,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印章中的“京”字形成简洁而又夸张的人形图案,用竹简体书写的“BeiJing 2008”,处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历史韵味。

参考文献:

[1]史亚丽.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陈龙.浅谈平面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J].现代商业,2008(11)

[3]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4]尚晓明.信息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语境[J].包装工程,2009(11)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路琳,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创造性思维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版面设计的要素与视觉传达
虚拟现实环境下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广告创意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策略探索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0:17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5:41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