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敏
【摘要】 目的 探析针灸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4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儿针灸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肠鸣音、便血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其中观察组患儿中除1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31例患儿均无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中除3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外,有7例患儿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项目的满意度为93.80%,对照组患儿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68.7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针灸;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77-01
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儿肠胃功能尚不成熟,且对营养供给要求极高,因此导致患儿营养消化、吸收不良,出现呕吐、腹胀、肠鸣音等现象[1]。我院对32例新生儿采用针灸治疗措施,效果显著,现对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儿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患儿。患儿均出现每日呕吐次数在三次以上、吃奶量持续三天及以上不增甚至减少等现象,经相关诊断,均确诊为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患儿中早产儿30例,感染15例,窒息19例。男37例,女27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措施,即针对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患儿实施全静脉营养方式,停止经口喂养,充分保证患儿营养供给充足。给予观察组患儿针灸治疗。患儿仰卧,取胃经、任脉、脾经围绕脐周的相关穴位,并配合内关、足三里、公孙等穴位,对其进行消毒,用0.25mm×4的毫针对患儿穴位进行直刺,深度均为一寸,留针20分钟。
1.3 观察指标 由专业护士定时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体重进行全面观察,统计患儿是否存在呕吐现象以及呕吐次数、性状等基本特征。观察患儿是否存在腹胀现象、胃内是否存在残留以及残留物的数量、性状等,并对患儿肠鸣音进行听诊。统计患儿住院时间[2]。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治疗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儿喂养后,呕吐、腹胀、便血等临床症状消失,经相关检查后,发现患儿未出现肠管扩张现象,肠鸣音恢复正常,患儿胃潴留量小于2mL/kg。有效:治疗后患儿喂养后,呕吐、腹胀、便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相关检查后,发现患儿未出现肠管扩张现象,肠鸣音恢复正常,患儿胃潴留量在2-4mL/kg之间。无效:患儿家属放弃治疗,或患儿出现死亡现象。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3]。
1.4.2 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两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治疗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与统计,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项。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及“满意”[4]。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數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其治疗措施也相对多样化。虽然肠外营养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患儿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乳糖酶分泌不足等,对患儿肠胃功能的成熟发育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采用效果极佳、不良反应微弱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针灸是祖国医学中的一大瑰宝,其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有效改善患儿肠胃功能,在促进营养消化与吸收的同时,大大缩短呕吐、腹胀、肠鸣音等不良症状消失的时间,从而减少对患儿造成的严重损害,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通过对产妇进行科学、系统的喂养指导,帮助患儿进一步促进肠胃功能的早日成熟与完善[5]。
本文相关数据充分显示,针灸治疗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还可大大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利英.40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9):55-56.
[2] 葛方英.不同治疗方式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29-1630.
[3] 蓝珍,樊和鑫.高危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0例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9):6174-6175.
[4] 肖承云.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3(12):239-240.
[5] 吴剑之,吴晓亮.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48-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