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4-05-30 08:42:51刘怀营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

刘怀营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教学中,适当使用史料可以达到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辨能力的教学目的,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更好的实现辅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史料史料教学应用运用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主义学科有其极特殊的一面:通过过去的事情、获得经验和教训,即人们常说的“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这也正是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所在。然而要让今天的学生去了解过去事情很容易,但要做到进一步理解并总结经验,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于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对史料教学越来越重视。于是,从史料在课本中的穿插、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史料的探讨,到如何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史料能力等话题也随之而呈现热门之势。

一、史料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无论史料引用的形式如何,对于教师而言,关键性在于如何让史料配合自己的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不能为大量史料所拖累,让史料“反客为主”。这其间的关键在于教师驾驭史料的能力。下面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史料浅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1、用史料“抛砖引玉”、”画龙点睛”

“抛砖引玉”在小品界称为抖包袱。即是在某一课的开始引用一段史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例如,在讲到《美国内战》一课是,可以引用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说的一句话“一个小女人,引发了一场大战争”,并提出一连串问题:这个女人是谁?林肯为什么这么说?战争是否真的就是由这位小女人引发的呢?在学生惊讶之余,讲述《汤姆叔叔的小屋》,逐渐将学生们带入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在本课讲解完毕之后,引用美国人对林肯的一句评价 “具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品格的人”来突出本课的重点,及对林肯的评价。这就是在一堂课的最后来引用史料,突出本课的核心,来个“画龙点睛”。

2、敢于舍弃

初中历史课本中,每一课中都有史料的引用,但不是每一课的每一个史料的引用都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中,一幅地图、五幅插图、一个表格,史料引用量比较大。如果每一个史料都作解释的话,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完不成教学任务;一是正文略讲,史料“反客为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敢于舍弃,突出重点。

3、适当补充,锦上添花

在有的章节中,所引用的材料比较少,或者所引用的材料缺乏说服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身的实力,对史料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一课,再介绍爱迪生时可引用一段课外史料:"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他和助手们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而他发明的碱性蓄电池在研制成功前也经历了不少于五万次的失败。"即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爱迪生的成就的记忆,又可以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其中。

例如在《新中国成立》一课中,笔者引入一段课外材料:“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于1950年10月国庆节。 并相应的提出两个问题:

(1)请分析“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是什么意思?

(2)“一唱雄鸡天下白”寓指什么意思?对中国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通过这两道题来突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生们通过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够准确而全面的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比枯燥的课文描述更有人掌握。

二、史料应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加强思想教育作用

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中,笔者补充了这样一段史料: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后来,光绪帝为此事挥笔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誓壮海军威”的颂词。讲完这段史料后,课堂上一片沉寂。黄海大战的悲壮气氛和邓世昌英勇献身的形象已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此外,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具有较强思想教育意义的史料。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情操的极好素材,远盛于空洞、苍白的说教。

2、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也必须要从培养學生的兴趣入手。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例如学习《清末民初新景观》一课,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和课外收集的图片,例如中山装、清朝人的发辫和民国时期发型、中国古代妇女的小脚等,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理解近代社会生活在服饰、文化、娱乐、习俗等方面的变化。

3、深化教材,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深化和活化了教材,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如:在讲禁烟运动时,引用林则徐的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句话充分说明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也进一步说明了禁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史料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从而达到"以史启智"的目的,使历史学科的内在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教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史料二则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