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霞
现代孩子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入“好学校”竞争激烈,课业压力大,父母担心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只有少数孩子有机会成功,而自己的孩子可能没那么幸运,所以,他们把孩子的学习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忙人”。
如此大的压力和忙碌的生活,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感。想知道你的孩子是不是这样的“小忙人”,可以试试下面的测试,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正处于下面描述的状态,就在前面的方框里画上“√”:
□孩子没有无所事事的时候。当你闭上眼,脑海中的孩子不是在写作业、练琴,就是在上才艺课。
□孩子像个小老人,虽没驼背或长白头发,但看起来没精神,老是喊累,头痛,睡不好。
□孩子连最喜欢的冰淇淋或偶像都不爱了。
□孩子成绩退步,课后活动和学校作业冲突,功课做不完,也没时间好好准备考试。
□汽车变得像家中一员,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几乎都在车上度过。
□孩子经常闷闷不乐。
□好久没看到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
□家庭晚餐已成历史,孩子要训练、补习,没空在家里吃饭,甚至常在车上解决晚餐。
□孩子变得很依赖,老是等你告诉他接下来要做什么,不能自己决定或行动。
□你自己也好累,厌倦总是为孩子的活动在“挤时间”,甚至想到今天孩子得干嘛就觉得烦。
如果你的选择大于等于5,那么一定要注意,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经成了一个“小忙人”,他可能需要更多“暂停”。
心理学理论认为,焦虑就像警觉系统,人有警觉心(好比过马路留心车辆)是好的,但不管是成人或孩子,都需要间歇性“警戒解除”这种放松状态,如果我们随时都处于戒备模式,焦虑就永不止息,不需焦虑时也无法放松。
如果把焦虑写成数学公式,就是把所有让我们忧心的事物相加,减去我们能够解决的事,得出的数值就是焦虑的程度。这个算式可以帮助我们看见为何有愈来愈多的孩子感到焦虑。
现代人的焦虑有增无减,但缓解焦虑的机制却式微:孩子在户外活动探索大自然或跟邻居孩子玩耍的时间都远远不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整理吸收他的感受与经验。更糟的是,因为大人“怕孩子无聊”,老是在动脑筋帮孩子找事做,孩子只得卖力配合演出,参与各种活动,忙到没时间无聊。
就这样,父母不知不觉把自己和孩子都逼入焦虑的绝境,没有认清希望孩子“学习表现好、永遠开心、很有创造力、人缘又好”这样的心愿是不切实际的,最后一定会为孩子带来难以处理的焦虑与身心透支。
想要破除焦虑的魔咒,父母一定要先有能力觉察自己的身心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检视自己如何处理焦虑。有时父母很矛盾,一方面对孩子说“如果你不想参加同学集体活动,你可以不用去”,但若发现孩子没有玩伴或好友,父母又很煎熬,担心孩子有人际障碍。
身为父母,我们得尽力把焦点放在焦虑、担心和害怕的反面,我们得创造更多放松与在户外活动筋骨的时光,容许孩子能在好玩、安全但看起来仍有点刺激的地方进行小小冒险。在孩子面对障碍、恐惧时,轻轻拍他的肩头或给他一个拥抱,对他们的帮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