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嫣
[摘 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应采取下列干预措施: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162 — 02
随着2011级中职学校新生入学,中职学生已百分之百为“90后”。“90后”的中职学生大多年龄在15~18岁之间,基本出生年龄在1996~1999年之间。据有人研究,90后的学生有65%为独生子女,城市生源的学生则达到了85%【1】。
90后的学生,思维独立,过于自信,价值多元化,功利主义,喜欢挑战,思维活跃【2】。
有的研究认为“80后”是新人类,“90后”是新新人类,是“草根族”,即外表光鲜,里面脆弱【3】。
了解90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主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践意义。
一、被试与方法
1、被试
被试为2012年9月和2013年9月入学的大连市25所中职學校的二、三年级的学生,总人数3408人,其中男生880人,女生2528人,年龄集中在17~18岁之间。
2、 研究工具
SCL-90,又名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或“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tis编制于1975年。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甚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应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是临床测查心理健康水平是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的测量工具。
3、 程序
开学后第8周,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分别测试,运用统一指导语,统一测试软件,学生在机房进行上机测试。测试完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处理。
4、 统计工具
统计工具采用SPSS17.0。
二、 结果
结果见表1,表2
*P<0.05 **P<0.01 ***P<0.001
*P<0.05 **P<0.01 ***P<0.001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与全国常模相比较还是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较,SCL-90各因子给分还是比较接近的。但在某些因子得分上,最大值超过2分仍然很多,这说明中职学生和同龄常模比较相同,心理不健康的人数较多除了躯体化疾病和其他饮食、睡眠比较正常之外,其他各项心理素质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三、 干预对策
针对大多数中职学生心理不健康问题,我们对“90后”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不同于基础学校的侧重点。应根据其个性特点,提出相应的方案来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
1、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面的、长期和多维度的,所以必须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保障。机构应是多维的和多级的。如图1。
图1 职学校心理健康组织模型图
2、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90后中职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均处于不成熟状态,因而抗挫折能力较差,处理问题易从自身出发主观判断,感情用事。无论在学习、生活和感情处理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开设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加强指导。现在在国内和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活动都可以借鉴和采纳,如心理剧表演,同质小组活动,一对一辅导、OB训练、心理专项报告以及心理社团活动等。
3、 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现在大多数中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都是通过专项报告来进行。这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任何质的区别。因此,为了有效地科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应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系统地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为了提高职业工作效率,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了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可开设婚恋心理学课程;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可开设自我成长心理学等课程。
通过系统开设相关课程,再辅之以专题讲座以及心理门诊和一对一辅导,可以系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4、 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核心场所。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一定数量的学生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是心理学专业特别是应用心理学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而不应是非专业的,如德育教师,生物教师等来兼职。
咨询中心应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房间上应由接待室、诊断与咨询室、档案与测量室等构成。在工具方面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测量量表和一定数量的干预设备,如宣泄系统、催眠系统、放松系统等。
总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项全面的,多维度的,多层级的科学工程。
〔参 考 文 献〕
〔1〕袁岳.90后的特征以及和他们沟通的3大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9,(01).
〔2〕王延年,等.90后的学生心理行为分析与管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02).
〔3〕孙远刚.董成文 “90后”普通院校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调查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2010,(1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