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影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作为高度综合的语文活动,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显示了学生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差异,它折射出写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本文从阅读、感悟、创新、点评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素养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让人文精神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加強阅读,引领学生在优秀经典的佳作中吸纳人文精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作了量的规范,并在附录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推荐书目。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
同时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文段,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诵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教师应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文段的诵读作系统指导,让学生形成习惯。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最终吸纳人文精华,培养人文素养。
二、感悟生活,启迪学生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捕捉文思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文写作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写作需要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写作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活,更好地参与生活,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社会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强化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比如,各种有益的宣传,自然现象,旅游经历,参观实践,社会新闻,国际时事等等这都是极好的素材,我们应该把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写作联系起来,才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不管是从媒体的间接所得,还是自己的亲身感受,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辩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好和追求,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内容,却蕴含着生活的真理,所以要积极参与生活,做生活观察、思考的有心人,在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中去观察感受,去体验领悟,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锤炼学生的思想情感。
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大胆合理的想象中张扬个性
创新是写作的突破。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文
也应该学会创新,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常规的思维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这样,语文的人文精神也才有可能更好地传承。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想象是创新的先导,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续写、改写、构建未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可谓五彩缤纷,学生往往能够写出一些观点独道,见解新奇的佳作。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摆脱了定势思维的限制,而且为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更为学生的创新积蓄了力量,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恰当点评,鼓励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敞开心扉
点评是写作的动力。作文评语是师生间联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是师生间多方面的反馈途径,是评价机制最具体的表现。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带有人情味的评语,即商量的语气,关爱的语气,幽默的语气,睿智的语气,而不喜欢冷面孔,教训人的、武断的、生硬的语调。教师的评语要体现师生平等的原则。当学生喜欢了教师的评语后,评语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修改作文本身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就是人文关怀的效果。
置身于学生主体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用“我手写我心”。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和谐,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越强烈,作文创新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对于能提出一些创见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合理想象,发表独具个性的见解,让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交流,多引导、多鼓励,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愉快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坚持不懈才能写出具有新意的人佳作来。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它要求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教师要通过作文指导,使学生提高道德思想素质,净化个人灵魂,陶冶高尚情操,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拓作文教学的局面,引导学生去走近“人文”, 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和平.让语文课堂闪烁人文之美.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 2009年12期
【2】王宝兰.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代阅读. 2012 年 3 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