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高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是队伍建设的生命线,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的重要工作,它与以人为本的时代思想是高度一致的。从根本上,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的工作,其根本就是在人的领域形成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工作基于人开展,不同时期,人所面对的环境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也不同。新时期,处于转型中的社会,人的生存发展面临新的环境,也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基于以人为本,新时期应该如何围绕人的问题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基于以人为本,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人的问题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人的生存环境则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面临的环境。新的社会背景下,“人的问题”变得复杂,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分析,基于人的主体性出发,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人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形变”,“形变”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教化过程和结果。
(1)人的文化困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接收困境
文化对人具有教化功能,通过思想范式和行为范式影响人,实现人的文化认同,所以,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以及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则是社会主义文化、党的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对人的教化。分析当前的文化环境,“又红又专”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不再封闭,也不再精神匮乏,然而,当世界越来越精彩,物质和文化越来越丰富,社会转型期,又出现了另一种困境:当前的文化环境却是纷繁芜杂的。文化极度多元化,各种新思潮不断冲击着社会主流文化,西方文化的进入、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娱乐主义等等都在以各种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的“多元分裂”和“虚假繁荣”让人的价值取向有了更多选择,也造成了人的价值迷失和精神匮乏。面对这种多元文化影响,人的信仰不再坚定,主流价值与其他各种文化需要通过“竞争”才能抵达到人那里,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不再容易达成。
(2)人的生存困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抵达困境
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任何精神文明都要建立在物质文明之上,表现在人那里,总是先有人的生存,才有人的思想。自人类诞生以来,人首先解决的都是生存需要,是吃饭穿衣,是住行。吃都吃不饱,谈什么精神?当然,我们早已经解决了温饱,并大步向小康社会迈进,在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人的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进步。然而,恰恰是物质不断丰富,导致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并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人的生存困境。以住房、婚姻、生育和教育为例,高消费、高房价的背景下很多人年一直在为买房而努力,买不起房,婚姻也是问题,婚姻之后,很多人则不敢要孩子,抚养孩子也是问题,孩子读书则也是难题。踏入社会很多事情需要花大钱,于是人的生存链条上出现了类似蜗居的问题,以及生养小孩难、孩子读书难等问题。当人始终在围着各类现实的生存问题打转,以至于疲惫不堪,无法抽身,也就没有充分的时间、精力和心理去静下来思考,更没有时间精力去接受教育时,思想政治也就很难抵达人那里。
(3)人的交往困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困境
思想政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用心的交流,是从一颗心抵达另一颗心,但是,当下这种交流很难顺利实现,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灵隔阂。纵观当今社会,人们陷入了一种交往困境:当诚信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人们选择不去信任;当一些伤害产生,人们选择保护自我;当失去倾诉的欲望,人们习惯于把情感和情绪藏在心中,不爱说话,不爱说真话;心里防备太多,更多的人戴上面具生活,交往中,不愿意袒露心扉,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化的交往。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空间内,实际上就住进了一个壳子,这个壳子很坚硬,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真正的交流的产生,也就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基于以人为本,新时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纵观当前人存在的困境,我们可以发现纯粹的形式化、统一化、程序化的模式,讲大话、开大会、说大道理的方式作已经很难适应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以人为本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则要求我们用先进思想鼓励人、鞭策人、引导人、影响人、约束人、教化人、激励人,同时,更包含着要重视人、尊重人、为了人和发展人,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基于人的主体性去开展。
(1)重视人的“三性三观”,开展人本型的思想政治工作
人是最伟大的存在,每一个人都值得去尊重,任何思想政治工作,都应该充分承认人的主体性。承认人的主体性也就是承认人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且不论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位,而是单纯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肯定队伍中的每一个人的主体性。只有承认了人的主体性,才能认识到人的“三性”,并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固有观念,革新我们的工作方法。我们的一切思想政治工作都应该基于人的“三性”展开,不是通过说教直接抵达于人,不能奢望一步到位的植入抵达,而是基于不同的人,采用多样性的手段和方法,实现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学习,也就是实现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我怎样”到“我要怎样”的转变,从而从根本上影响人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它首先承认了人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而不是给他灌输什么,他就装什么的“容器”,继而实现人的思想机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的统一,形成“思想通道”,这种模式事半功倍,实现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最有效的,也是最牢固的。
(2)重视人的“情感情绪”,开展关怀式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基于情开展,情通心,人是有丰富感情的,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情感需求,就需要关怀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再强的冰封也会被太阳融化,基于人的交往困境,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诚交心,实现春风化雨。空话、套话、大话不是不要讲,而是不能一直讲,更不能只讲;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我们也不能只听空话、套话和大话,更要听真话、甚至坏话,允许人有负面消极情绪,同时,又要尊重人的隐私,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不想说,就不要一直问等等。在充分肯定和尊重人的情感情绪自由的基础上,去了解人的情感需求、情绪活动,基于情感和情绪需求开展工作,让人感觉到组织真正与他同在,集体真正与他同在,所有的同志都是他的亲人,他可以相信,并可以倾诉。当真正的倾诉产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然后对症下药,在“谈情”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升华,最终调动人的“三性”,促进“三观”的形成。
(3)重视人的“工作生活”,开展体验式的思想政治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驯化和教化。基于以人为本,任何驯化和教化都不是一日之功,且思想政治工作的驯化和教化还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的驯化和教化。知识或者技能可以通过上课、会议等传授或者读书、讨论等直接达成,但是,思想的形成却不能单单依靠上课、开会、读书、讨论等模式,因为,人获得了知识并不等于接受了思想。基于此分析,传统的一对多的驯化和教化模式可以使人获得理论知识,却不能直接让这些理论知识影响人的思想范式和行为范式。要实现人对思想政治的最终接受,必须经过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人的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长期坚持。一如儿童学习语言,它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以一种潜意识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切实地用先进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形成思想政治的学习环境,以体验式的方式时刻对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思想才能最终进入人的潜意识思维,从而根本性地影响人。
(4)重视人的“生存发展”,开展需求型的思想政治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的学习是人的一种必须,是人在社会上生存尤其是发展所必须的素质。从思想政治工作出发,我们要明确,为了人、发展人就一定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尊重人、依靠人,只有人的思想素质提升,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社会才能够安定和繁荣。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出发,要让人明确,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不仅是思想的问题,更是生存的问题,是发展的问题,是个人人生取得辉煌成绩的条件;更要让人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是人作为社会人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个人的命运与集体和国家是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只有和集体以及社会达成一致,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并最终在集体和社会中收获成功和荣誉。当一个人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时候,思想政治的学习就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人的基本需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也才能更好地影响人和改变人。
(5)重视人的“学习成长”,开展包容型的思想政治工作
從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以人为本,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一点,不能片面地将人认知为僵化的存在,这要求我们承认人的精神世界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任何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他们需要接受很多思想,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从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甚至形成多元思想,如果我们企图只让人记住一种思想,只接受一种理论,只学习一个世界,那么这将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倒退,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包容性。包容型的思想政治工作允许人的思想的多元性、知识的多元性和世界认知的多样性,并充分肯定人的个性化、自我化和选择的权利。包容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的是:抓住人的“三观”核心,给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世界的角度、一种思考人生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之上指导和促进人的多元化的学习成长,在坚守正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形成文化在人那里的“百花齐放,海纳百川”,让人自主地快乐地参与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更好地塑造人,塑造更好的人。
总而言之,新时期,我们要改变对人的固有的看法,摒除曾经的死板和僵化的观念,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从心出发,由需开始,合理引导,循序教化,有效激励,在为了人、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的集体、不同的个人,实事求是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