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气囊导尿管在输卵管通液术中的应用

2014-05-30 14:34刘元英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刘元英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与传统金属宫颈导管在输卵管通液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月经干净后3-7日,自愿行输卵管通液术的妇女298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49例,术中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通液。对照组149例:术中金属宫颈导管通液。结果 在输卵管通液术中,观察组进入宫腔有效率100%,对照组进入宫腔有效率65.10%,观察组漏液有效率100%,对照组漏液有效率69.13%。结论 双腔气囊导尿管在输卵管通液术中可减轻手术者痛苦,手术时间短、无需扩宫、无漏液情况,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值得在基层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双腔气囊导尿管;输卵管通液;金属宫颈导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73-01

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想当一部分妇女性生活紊乱、未婚先孕、多次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引产及卫生习惯不良,导致输卵管炎症、增粗、变硬、粘膜充血水肿,造成官腔狭窄、粘连、闭塞,失去运送精子、摄取卵子、把受精卵运送宫腔作用而致不孕。输卵管通液检查的目的是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开始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替代传统的旧式子宫颈导管,应用于输卵管通液术中,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8例可疑输卵管不通畅的女性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5.14岁;其中已育172例,未育126例,将拟行输卵管通液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49例,A组已育84例,未育65例,B组已育88例,未育6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月经干净后3-7d,术前3天禁性生活,经各种检查证实确未妊娠者。术前查白带常规,血、尿常规及体温、血压。手术操作:排空尿后,取膀胱截石位,安放窥器,暴露宫颈,消毒阴道及宫颈,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向外牵拉,使子宫呈水平位。插入备好的双腔导尿管,以无菌钳缓慢送入宫腔至宫底,用5ml注射器由气盖孔向连接于气囊的中心管内缓慢注入3ml生理盐水,使之充盈,然后轻轻向下拉至宫颈内口处,盖入气孔盖,阴道后穹窿置入无菌小干纱布1块,将混有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及生理盐水共20ml,由导尿管缓慢注入,若患者感到下腹部胀痛,可稍等片刻后再继续治疗,术毕,拔除气盖孔,抽出3ml生理盐水,在缓慢将其双腔导尿管全部拔除。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1.3.1 漏液情况判定标准 ①轻度:阴道后穹窿放置纱布无液体浸润。②中度:阴道后穹窿放置干纱布3-5ml液体浸润。③重度:阴道后穹窿放置干纱布5-15ml液体浸润。

1.3.2 导管进入宫腔判定标准 ①顺利(成功):受术者无明显疼痛,无需扩张宫颈,一次性将导管顺利进入宫腔。时间1-2min;②有效:受术者觉下腹部坠痛能耐受,插入导管宫颈有阻力但仍可以进入宫腔,时间5-10min;③失败:导管未能顺利进入宫腔,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漏液情况 观察组漏液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漏液情况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见表1。

3 讨 论

输卵管性不孕是引起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占所有不孕症的25%-50%[1]近年来,输卵管性不孕有增加趋势,这与环境污染、宫腔手术操作、盆腔感染率上升及输卵管阻塞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输卵管近端4-5mm的管腔内仅1mm或更小,易因炎症或子宫内膜碎片形成粘连或堵塞。[2]传统的旧式子宫颈导管,在输卵管通液术中。即将圆锥形橡皮塞头的金属导管,经子宫颈口插入子宫颈管内,橡皮塞头紧塞子宫颈管,子宫颈口较紧时进入宫腔有一定困难,易造成子宫穿孔的危险,经产妇宫颈口松弛或有陈旧性宫颈口裂伤者,形态固定的锥形塞不能与宫颈口紧贴,术中易外溢液体,影响判断及治疗疗效。双腔导尿管球体强度高,偏心率小,注水后氣囊依靠重力及外在牵拉力,刚好能封闭宫颈口,优质单向阀,注入液体方便,不泄露,密闭性好,固定方便,安全可靠,引流通畅,通气通液操作方便,取材容易,价格适宜,操作无交叉感染,术后无不良反应,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Wardhana PA,Silberzweig JE,Guarnaccia M,et al.Hysterosalpingography with selective Salpingography[J].J Re-prod Med,2009,54(3):126-132.

[2] 黄雪坤,张四友,李光仪,等.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全程插管再通术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8):83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