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涛 张萍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
[关键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109 — 02
一、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
农村体育即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的下位概念,是在农村这一特定的地域范畴内,开展的以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的各种体育活动,参与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开展的项目多而杂、组织形式分散、活动时间不固定。农村体育是在经济二元结构的体制下,以促进农民身心健康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农村区域内开展的包括各种乡土化的体育锻炼活动。体育公共服务是指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通过公共资源和权力,以满足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的各种体育服务产品和行为的总和。其特点是公共体育需求,只满足社会某个体的体育服务行为不属于体育公共服务范围;二是必须以公共资源对体育的投入为标志;三是体育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的公共组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级体育相关部门和公共组织,通过使用公共资源,以满足农村、农民的体育需求, 而提供的各种体育工作的总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作为相对独立的体育公共服务内容,是由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现阶段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农村经济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便显得更加重要与紧迫,因此,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应加快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范围、内容和水平,以不断满足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二、构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大约占60%-70%,如果农民参与体育的意识与热情高,那么全民健身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对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农村社会医疗条件的逐步健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形式下,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农民便有了一部分的闲暇娱乐时间,从而产生了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和国家对农村地区体育的投入加大,农民对自身的健康也更加关注,对体育活动有了全面而且科学的了解。因而,提高这一群体的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的意识,发展农村体育,通过政府等相关部门组织完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服务于农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农村体育的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更加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与使命,而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村体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构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它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娱乐农民身心、转变价值观念、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群众体育的发展和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以至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也直接关系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速度和步伐。
(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上来说,体育的发展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重要作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得以充分的体现,一是广泛开展新农村体育内需可以得到不断的扩大,新农村体育可以说在经济上是非常大的市场,无论对农村的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的物质需求,还是农民对体育参与的投入及积极性,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推动经济的快速的发展,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数量大,农村体育规模必然很大,因此造成内需的比例很大。二是农民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精神文化素质,对他们的情操、生活品质都是潜在的动力。
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要素
体系是相关的若干事物与意识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作为体系应该是由两个以上事物构成,在其中各事物应具备特有的功能,并且他们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本文中所要构建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在和谐社会的视角下提出,以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增强身心健康为核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公益性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政策、法规系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经费来源系统、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系统。
(一)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政策、法规系统
政府对制定农村体育的政策法规的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因为离開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就会不偏离正常的轨道,而这种支持主要是在政策的引导,农村体育或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是在正确全面的政策法规上的基础上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而各城乡对国家或上级政府制定的政策的执行力度与效率,是农村体育服务体系能否起到具体实际意义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应该以国家制定的宏观调控的文件为主导,不断加大地方政府或乡镇村委委会的体育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基本体育服务和采取具体措施,不断提高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其起到带领农民参与全民健身的活动当中,以保证农民的基本体育权利。
(二)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
组织管理系统主要指各地乡镇、村委会和社会团体体育组织,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当地民俗以及农民的爱好、兴趣组织体育活动,规模可根据活动人数和涉及的范围可大可小。同时组织管理系统还包括对体育信息的宣传、制定管理体制、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对象进行体育指导等内容。如果没有组织管理系统的科学、规范的组织和管理,农村服务体系的发展便会杂乱无章,因此组织管理系统是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组织管理系统一般是由大众自发性组织的社会团体和政府组织的行政性体育组织管理部门,后者是官方组织是由各级体育局行政机构下属单位,比较有权威性,是协调农民群众与上一级体育组织的重要环节,他不仅监督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而且也为基层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创造条件,以保证农民可以更加直接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三)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经费来源系统
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的基础是经济条件,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要以足够的经费投入和资金保障为前提,从而使得基础设施得以完善。而现阶段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对体育方面的财政投入基本是微乎其微,这种严重的资金短缺现象,导致农村地区缺乏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保证不了基本的体育健身器材,从而满足不了也不能吸引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极大地限制了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在目前看来,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靠乡镇的财政拨款,因为地域性原因体育信息的宣传与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力量对农村体育的赞助也是基本为零,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走市场化道路增加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以保证顺利的开展体育活动。
(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系统
对于任何一个体系,不管服务的对象是谁,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统的主体“人”,专业人才是任何一个系统的核心,他是发起者也是执行者,同样也会制约该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农村在地理环境上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区域,这种地域性的限制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体育事业在行政部门中不受重视和农村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人才资源的引进一直受到极大的制约。现阶段农村体育的组织和参与者体育锻炼都是农民自发组织盲目锻炼,他们基本上是村中有组织能力的人充当,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没有实践经验,根本没有专业的体育人才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锻炼指导。因此,引进体育专业人才,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科学的指导并有针对性的组织活动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构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原则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以满足农民的体育需求和锻炼农民的身心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制定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传递社会正能量、圆“中国梦”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为宗旨,不断改革开放转变农村生产方式,科学发展加大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力度,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范围和水平,构建和谐、文明的健身环境。
(一)科学性原则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农村地区需要用科学的理念转变思想,抵制落后封建文化,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同样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同样要以科学的观念来规划和指导。城乡的统筹不仅仅指教育、经济、文化的统筹,也包括体育的统筹发展,因此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应当科学规划,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同时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确定了适合的目标的原则下,应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合理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现有的公共资源和权利有效整合,并拓宽资金、人力等资源渠道,科学的、有计划的实施推进,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化发展。
(二)合理化原则
时代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快,其公开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这种公平与公开的合理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合理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能确保广大农村居民能平等享有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行为,而不受地域、社会地位等客观条件的影响。由于地域性原因和经济二元结构的划分,农村体育永远比不上城市体育的发展水平,这种差距长期存在而且不断加大,因此我们应该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体育的投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育体制,促进城乡体育均等化、合理化发展。
(三)可行性原则
要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正常运行并提供高效优质的体育服务水平,必须使农民群众参与到体系的制定和决策之中,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需求,提出体系制定可行性方案,因此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发展趋势,更要体现农村地区的地域、气候、农民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需要、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因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动态发展的系统,所以体系的构建一定要适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农民的根本需要,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全面的评价和测量,使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参 考 文 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庆山,王健,王维,李海金.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以湖北省大洲村为个案〔J〕.体育科学,2007,(10): 40-48.
〔3〕于向.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宵大学学报,2007, (06): 745-747.
〔4〕郝军龙,贾文彤,齐文华,刘惠芳.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 ,(01):64.
〔5〕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6〕王健,胡慶山.以人为本一农村体育”科学发展”的新理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责任编辑:史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