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军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弹性自主发现尝试创造游戏数学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学生如果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坚持下来,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的不同内容,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个体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
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数学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是学生接受教育信息的最佳时期。它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要我学”为“为我要学”。
二、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弹性
要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先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
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
所谓的“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跟接受挑战的能力。具有学习弹性的孩子,能有效地处理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
三、帮助孩子做正面的归因
学习弹性的培养,首先应着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遇到挫
折时,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废,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会让人拥有积极的抗压及抗挫能力。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母应帮助孩子学会做乐观正面的归因。
例如,孩子考试没考好,负面消极的归因会是“我很笨”,而正面积极的念头是“我这一次没考好应该怎样”,成绩没有其他同学好时,孩子负面消极的归因是“我还没有找到最有效的学习这门知识的方法”。观察孩子的变化,辅导孩子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就能帮助他提高学习的弹性。
四、帮助孩子切割他的功课
面对看不透的数字,做不完的习题,孩子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压力。这个时候父
母或老师给孩子最好的协助是帮他将任务做切割,大目标切割为小目标。比如:一天做十二道计算题,两道思考应用题等。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学会这门知识。同样的,在这里焦点要放在学习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成绩上面。掌握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技巧,就能让孩子从心里出发,热爱学习。
五、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完全没有能力自己自学这
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培养学生尝试创造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本来就是通过不断尝试,寻找规律的一门科学。苏霍姆林
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眼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通过尝试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体验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也请学生罗列出3的倍数,3、6、9、12、15、18、21、24等,学生说,个位上的数从1到9都有,这怎么找规律呢?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细心的学生观察了一阵说:我试着个位加十位的和正好能被3整除。一句话提醒了同学们,每个学生都动手算起来,一会儿,几乎每个学生都惊奇地喊着:是的,是这样的!学生们的脸上都绽放出喜悦的光芒。
七、进行游戏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往往表现出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运动的要求,他们能一连几个
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10的分解和组成”后,为了避免学生枯燥、机械的背诵,我运用了《找朋友》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首先让每个学生在1至10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贴在自己胸前,然后请他们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学做朋友,并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拉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在感知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又如:在一堂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中,我为同学们进行了一个“夺金钥匙”的游戏,出示一张图片说:“在一座同高的山上有座知识宫,如果你能走进知识宫,将会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可是要进知识宫,必须要把一把钥匙来打开,而且得到这把金钥匙,还要闯过一道道难关。今天知识老爷爷邀请我们全班小朋友用所学的本领来闯难关,夺金钥匙,你们敢不敢?好,下面老师把游戏规则说一下,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为三大组,每过一关都要做对一道应用题,老师给每组100分底分,每人每错一题扣一分,最后看哪组的分数最高,每人得到一把金钥匙。”游戏开始了,一道道由易到难的两步应用题,同学们都信心百倍地计算着,都希望自己算的正确,自己的组里得第一名。经过几个回合的比赛,结果第一组分数最高,夺得了金钥匙,全组同学都情绪高涨,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其他两组同学虽然没有得到金钥匙,但也不灰心,都表示要在下一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通过比赛评比,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熟练地掌握了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学起来有动力,教师的教学有活力。
【参考文獻】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车文胜,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安徽芜湖市教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