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4-05-30 10:27任卫华陈琳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任卫华 陈琳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治愈29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40.3%;总有效率为80.6%;死亡率为8.3%。住院时间为10-31天;23例患者伴有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9例、尿路感染8例、应激性溃疡5例、低血钠症1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早期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95-01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是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急、症状及并发症重、预后差等特点,若不及时诊治将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如何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成为当前临床医师研究的重点。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1.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0min-16h,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且无慢性肝病及出血性疾病的相关病史。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43例、桥脑出血15例、小脑出血9例、脑室出血5例。全部患者入院时均有血压升高,其中60例患者有明确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2 治疗方法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低流量吸氧;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先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保护脑细胞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甘露醇改用呋塞米;若收缩压<180mmHg及舒张压<105mmHg的患者暂不予降压治疗,急性期内当收缩压180-200mmHg,舒张压>105mmHg时先行脱水降颅压,并动态观察血压变化,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可给予卡托普利和尼莫地平片口服;对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20mmHg的患者在脱水降颅压的同时应进行降压治疗;上述几种方法均需缓慢降压,3-5天内将血压达到理想水平,及维持血压在160/100mmHg左右,急性期后可常规用药控制血压。同时积极防治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低血钠症等并发症发生。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的情况下,结合脑出血功能障碍特点,对患者个体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1]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學术会议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①治愈:生活基本能自理,神经缺损评分降低≥90%;②显效:能自己行走,但生活需要帮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③有效:不能独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

2 结 果

本组7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治愈29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40.3%;总有效率为80.6%;死亡率为8.3%。住院时间为10-31天;23例患者伴有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9例、尿路感染8例、应激性溃疡5例、低血钠症1例。

3 讨 论

HICH是由高血压并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引起的脑自发性出血,脑出血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多少,多数患者动态下突然发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脑出血占位效应是导致颅高压和继发脑干损伤及脑疝的直接原因,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脑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治疗HICH最根本的问题是早期及时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效应和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而积极合理的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和降低复发率。而如何正确把握治疗时间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成为影响HICH患者生存机率和恢复健康的关键因素。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颅内压、脑水肿及控制血压,以达到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目的;同时正确处理窒息、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心脏症状等并发症。在保守治疗中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应作好术前准备,如果颅内出血增加达到手术标准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因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和导致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而控制脑水肿,降颅压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尽可能减轻患者脑水肿的症状,避免脑细胞受损,并迅速给予地塞米松、呋塞米、甘露醇、速尿药等静滴[2]。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合理的调整血压是阻止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血压过高加重脑出血,血压过低则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造成缺血缺氧而加重脑水肿的程度;将舒张压降至约100mmHg水平较合理。保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免加重患者脑水肿。本文笔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72例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治愈率为40.3%;总有效率为80.6%;死亡率为8.3%;由此说明,内科保守疗法治疗高血压致脑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脑出血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故在治疗过程中还要积极防治并发症,23例患者伴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1.9%;其中肺部感染9例、尿路感染8例、应激性溃疡5例、低血钠症1例,故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早期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可效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康毅桢,李红丽.高血压致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5):89.

[2] 张萍,李冬梅,霍素云.脑出血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8):891.

猜你喜欢
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内科治疗措施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内科治疗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