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月
好习惯可以带动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服务。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的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从小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在此借助以下观点来介绍一下自己从教多年的几点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知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自然会向好的方面发展,能更好的约束和管理自己,殊不知好的习惯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作为老师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老师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定向作用,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例如,我在教授古诗《春晓》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在入学前多数已经能非常熟练的背诵这首诗,那么如果我在课堂上再翻来覆去的让孩子们背诵,讲解诗意,那孩子们一定会兴趣全无,一节语文课在孩子们痛苦的“呻吟”中度过。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我在上课的时候先给孩子们播放了《春晓》这首歌曲,当优美的旋律从音响中缓缓流出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古诗还可以唱的,而且歌词就是他熟悉的古诗。学习兴趣引发了出来,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给古诗划出节奏,让孩子按节奏来背诵,原来的“唱读”现象一下子荡然无存。这样,一节古诗教学在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中结束了。
二、使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为好习惯的培养服务
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新颖变化的方法和途径来为之服务。老师只有通过丰富变幻的方法才能吸引孩子,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层不变的教学手段也会使孩子们感到乏味和倦怠,当然不管我们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变换,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最让老师头疼的应该就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低年级的孩子虽然可爱,但是他们也很调皮、爱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让得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我和他们总是捉迷藏,我刚从桌子底下把这个学生找到,一不留神,另一个又钻到了桌子下面;要不就是满教室的找鞋,上课时为了放松他们的小脚,把鞋弄丢了是常事;他们的小手也极其的不安分,不是摸摸这儿,就是抠抠那儿。起初面对这样混乱不甚的场面,我说完了,喊完了,剩下的就只是无奈了。但是,我的职责提醒我,珍贵的四十分钟不能就这样荒废了,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听课习惯、学习习惯。于是,我发明了各种能調动他们积极性和注意力的游戏和小律动。每当他们坐不住的时候,我们就玩一玩,动一动,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儿歌的韵律美,最重要的是好的习惯也在一点点养成。
三、恰当使用鼓励的语言,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强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想听到表扬的愿望,鼓励与表扬能使孩子的情感快乐,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树立正面良好的榜样和形象,通过正能量的作用让孩子从小便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对的,怎么做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让孩子从小便树立荣誉感。其次,恰当的运用教育语言。如:有的老师经常这样说“我看谁还说话不遵守纪律。”“哪个同学再犯这样的错误,我就罚他……”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我看哪个同学表现最好。”“大家看,这位同学坐得多好。”这样,孩子们自然就会明白,我表现好了老师就会表扬我,而不是我做得不好,老师就会批评我。正确运用鼓励的语言,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总是向好的榜样看齐,而不是嫌弃错误的例子。这样做的直接目的便是让每个同学都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大家希望和肯定的行为,因而能够有很好的方向意识,在不自觉的行为中朝着大家认可的方向去努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要有原则性
若想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有一定的规则和制度。一味的赞许有时也会让孩子迷失自己,找不到方向。这时我们需要一些原则还帮助孩子坚持良好的习惯养成。一切行为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只要制度中有的,一律照章办事,帮助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不能因人、因心情随意更改;不能因为是班干部便迁就;不能因为情绪不佳而随意加重学生负担。规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若做不到,作为老师、家长一定不能妥协,任他撒娇、哭闹。我们一定要有原则性,否则此次过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便会知道,有些事即使他没有完成,也是可以蒙混过关的。
好习惯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为孩子在学习生涯中确立稳固高效的学习模式,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更好的为其它习惯服务,做有效的保障。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我们只有在经历了“人之初”的辛勤耕耘,才会有今后的硕果累累。因此,只要锲而不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