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红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现代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化学课教学进行优化,提高了化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所谓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以及视频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的信息,以表达更为丰富内容的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学手段和趋势。这不仅是教学技术的一种变革,也是在推行素质教育中使教学模式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一种趋势。以下是本人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其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这时,适时引入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
例如:讲解排空气法集气时,由于空气没有颜色,学生不易理解集气原理和操作要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瓶口向下的集气瓶,导入的气体为密度比空气小的有色微粒,微粒扩散聚集到集气瓶底部,并把"蓝色的空气"逐渐挤排出来。接着演示导气管插入到集气瓶底部与不插入到底部收集的两瓶气体纯净与否,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利用多媒体提供的"素材"结合排水法集气原理便很易理解排空气法集气的原理,掌握操作要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要求学生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确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教材叙述简练,学生理解及记忆都有一定难度,用多媒体简单的重现制氢气、氧气实验过程,以及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的确定,图文并茂,交互性强,教学过程轻松。教学重点突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效率
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的确在备课环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设计,却能使课堂四十分钟容量加大,效率提高。在必要时教师只要点击鼠标一下,在这弹指一挥间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便直观形象的演示出来。并且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控制演示的速度或添加停顿,既能流畅揭示新知,又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再现,还可以為以后复习巩固所用;同时节省了教师繁琐的板书,避免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校率。
如,在《原电池》这节课里,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已经令人信服地看到了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事实。在学生急切渴求解决疑问——电流究竟是如何产生时,电脑投影屏幕上以鲜艳的彩色图像,展示出铜锌两种金属自由电子的浓度的不平衡,又以生动的动画效果,模拟出自由电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沿着导线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的定向移动。画面中H+得电子变成H原子,两个H原子结合成H2分子,H2气泡在铜板上冉冉升起。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的互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等全方位的调动并聚焦于一点,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四、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课件制作宜精忌繁。优秀的课件是“短小精悍”的,在适当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以启迪和引导。而非纷繁复杂,课堂成为“电影院”学生仅仅在欣赏老师的“电影”,忽略思维的求异和创造。
2.多媒体运用宜活用忌滥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也就是说,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要因“材”(教材)制宜,灵活处理。不要将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不切实际的滥用多媒体教学。
3.多媒体操作宜熟练忌生疏。要想使用多媒体就要会熟练操作多媒体,当然并非只是会单纯的机械操作,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操作时能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将操作融入课堂教学程序而不显凌乱。
总之,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能使老师从繁琐的板书和对基本知识的重复介绍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学习,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能够优化化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