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如何适应新课改

2014-05-30 22:11玄述义
亚太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不同点瓶盖鱼缸

玄述义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挥,充分挖掘每位学生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教师进行。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采用启发式、引导式、逆向式等,把多问几个为什么贯穿于教学始终,引导学生课前多观察,课堂多思考,课后多总结,善于观察,积极发言,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开阔思维,提高分析概括等能力。

如在教學“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分成两个组,给每个组分别准备了一个相同的鱼缸、酒瓶盖子,向鱼缸里倒入同样多的水。然后,指导一组的赵磊、二组的高博做沉浮实验,其他同学围在旁边观察。一组的瓶盖放进鱼缸后沉在了水底,同学们大声嚷道:“瓶盖是沉的物体”;二组的瓶盖放进鱼缸后却浮在了水面,同学们同样齐声嚷道:“瓶盖是浮的物体”。两组同学一时针锋相对,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说的对。这时,我没有急于告诉同学谁对谁错,而是把旁边观察的两组同学相互调换,让做实验的同学再重新演示一下,并说出实验方法。一组的赵磊边做边说:“我的瓶盖沿口朝上,而且放在水底。”二组的高博边做边说:“我的瓶盖沿口也朝上,只是放在水面。”这时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知道了,实验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有个脑子聪明的同学说:“我知道了,瓶盖是个沉浮物体。”

二、突出教具的直观作用

动员学生课前积极动手制作教具,课堂上充分运用教具,既是学生课前对教学内容的预习,更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实物表现出来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在上“纸的观察”这节课时,课前我鼓励学生准备不同的纸张,至于哪些方面不同没作明确说明。课堂上,我组织学生拿着自己的纸自由组合成五个小组,尽管每组纸的颜色或者大小、薄厚等不一样,但是我没有立即纠正,只是提问学生为什么组合在一组,有的学生回答是他和同组同学纸的颜色一样,有的回答大小一样等,通过学生的直接回答,我引导学生概括出纸有颜色、大小、薄厚、表面粗细、软硬等不同点。然后,我组织学生依据这些不同点再次进行分组,学生分别按照颜色、大小、薄厚等不同点进行分类组合,在分类过程中,一张纸可能会与另外的多张纸分别组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既强化了对纸的不同点的认识,更领会了一张纸具有很多特点。

三、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兴趣产生了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因兴趣而思维,并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我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时,我把同学带到林子里,让他们自由观察,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各自畅谈老师出示的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树叶”,“我看到了苍老的树皮”,“我看到了树上的果实”,“我看到了和老师一样高的树”,“我还看到了树上的鸟窝”……班上最聪明的一名同学举手说:“老师,我可以把他们看到的总结一下,他们看到了树的外观,但还能从外观粗略知道树的年龄大小。”我接着说:“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同学们纷纷说:“我用胳膊等树的粗细”,“我用绳子量树的粗细”,“我用放大镜观察树下活动的虫子”,“我用鼻子闻捡起的叶子” ……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尝试,给孩子一个健康、自由、自主发挥的环境,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台前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校:兰心)

猜你喜欢
不同点瓶盖鱼缸
瓶盖配对
设计巧妙的瓶盖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家里的小鱼缸
开瓶盖
冰立方鱼缸
省力阀门瓶盖
考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