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陶冶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4-05-30 22:59韩凯辉
理论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韩凯辉

[摘 要]情感陶冶法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受教育者品德情感并最终提高其思想品德水平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原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人文关怀理念是运用情感陶冶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据。 教育者要切实关心爱护大学生、利用或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开展校园实践活动是运用情感陶冶法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情感陶冶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141 — 02

情感陶冶法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状,恰当运用情感陶冶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然举措,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情感陶冶法的基本内涵

所谓“陶冶”,本是指烧造陶器、冶炼金属等,引申为对人的性格和思想等进行培养。情感陶冶就是指对人的某种情感的培养。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情感陶冶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达到一定教育的目的,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情景、活动等载体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受教育者品德情感并最终提高其思想品德水平的方法。要正确把握情感陶冶法的内涵,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情感陶冶法是与灌输式教育方法相对的一种方法。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侧重于对认知性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道德情感、信念等的培养。品德的习得虽然包含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但品德并不是直接教会的,一个能熟练背诵道德规范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情感陶冶法克服了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人的情感、忽视对品德情感培养这一弊端,强调情感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超越。

其次,情感陶冶法直接指向思想品德情感。理论灌输法的直接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锻炼法直接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品德行为,而情感陶冶法直接指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情感,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品德情感为直接目的。教育者通过与受教育者进行情感交往,或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情景、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以此来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情感,进而提高其思想品德水平。

再次,运用情感陶冶法需借助特定载体。这些载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育者的人格或情感载体,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人格魅力,并同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以此来展开对受教育者的情感陶冶,即寓教于情;第二类是情境载体,教育者利用已有的环境或有目的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情境中,以此来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感,即寓教于境;第三类是活动载体,教育者有目的地开展一定的活动,并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与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以此达到陶冶其情感的目的,即寓教于行。

二、运用情感陶冶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据

情感陶冶法,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同时,作为一种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情感的方式,又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时代要求来进行。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原理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原理是运用情感陶冶法的理论基础。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等意识形式。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情感,尤其是积极的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理性形式,能够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1〕 运用情感陶冶法,要把握情感在人们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情感。

(二)现实诉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要求运用情感陶冶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大学生表现出丰富的思想特点。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同时,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在认知方式上偏重于直观化,注重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对泛泛的空谈,不切实际的宣传不易接受。”〔2〕 大学生的这些思想特点又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情感陶冶法,运用这种方法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也存在着一些思想问题,比如说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等,而且由于大学生个体意识不断强化,导致他们对集体的情感逐渐弱化,这就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运用情感陶冶法来开展变得十分有必要。

(三)时代呼唤:运用情感陶冶法是践行人文关怀理念的內在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关怀人的精神生活,让大学生的生命自由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3〕。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只有关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才能激发其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情感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要素,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激活、驱动等重要作用,只有满足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关怀其情感发展,才能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情感陶冶法以培养和强化人的思想品德情感为直接指向,运用这种方法是践行人文关怀理念的内在要求。

三、運用情感陶冶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为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情感的状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情感,必须倡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情感陶冶法。

(一)教育者要切实关心爱护大学生

教育者要关心爱护大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人的情感是可以传导的,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也会尊重教师,由此师生之间会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转化成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对其人格的崇拜,进而产生特定的品德情感。由此可见,教师爱学生能够起到陶冶情感的作用。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在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交流互动,不仅在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在生活上、心理上给予关心爱护,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不仅要做好事务性工作,更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在工作中关心爱护大学生,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

(二)利用或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4〕 环境和人是相互创造的,一方面人创造了环境,另一方面环境也在影响改变着人,二者统一于实践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同时环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是运用情感陶冶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途径。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环境对人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长期生活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耳濡目染,学生会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和品质。为此,必须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不仅要营造一种环保、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情感陶冶功能。例如,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通过加强对校风、学风的宣传,举办文化月、文化周等途径来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三)组织开展校园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情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来源于实践活动,并对该活动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实践是情感产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决定了情感的体验性,情感陶冶法的运用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所以运用这种方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参与到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在开展校园实践活动时,首先要将特定的教育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其次在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最后,在活动结束后要做好总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践活动在情感陶冶方面的作用。例如,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义工活动、支教活动,或参加具有教育意义的展览、讲座、报告会等等,这些活动对于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其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正确认识情感陶冶法的内涵、特征及其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依据,明确运用情感陶冶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列宁.列宁全集(第 2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17.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0.

〔3〕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 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99.

〔4〕 王青耀.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6,(03).

〔5〕 蒋永华.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J〕.江苏大学学报,2002,(09).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