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诊断及防制

2014-05-30 17:11臧金来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7期
关键词:患猪猪舍猪瘟

臧金来

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猪瘟病毒(CSFV)是引发该病的关键性因素。其致死率极高,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该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形式变化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猪瘟的诊断难度。本文分析了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探讨了猪瘟的科学防制方法,现具体论述如下。

1 猪瘟的流行特点

猪瘟发病通常无季节限制,流行初期先有少量几头猪发病,呈最急性经过;通常1周后逐渐呈批次发病,半个月后发病率可达70%以上,呈亚急性经过;3周后逐渐趋于低潮,发病率达90%,约持续6周后流行终止。猪瘟可由单一猪瘟病毒引起,也可由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引发,其中因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猪瘟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如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猪支原体肺炎、猪细小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以及猪链球菌病均属于后者。多种病毒引发的猪瘟往往既有明显猪瘟症状,又可发现其他疾病所特有的症状,给猪瘟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 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2.1 临床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迟发型和无症状型等几种类型。其一,急性型。此类患猪发病快,病情严重,其体温可迅速升高到40℃或更高,主要有嗜睡、情绪沉郁、起立时颤抖、弓腰驼背等症状。发病早期,患猪食欲会明显减退,皮肤有充血和潮红等现象;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开始表现为厌食,出现贫血症状,身体薄皮处有明显出血斑或出血点,约感染10~20d后死亡。其二,慢性型。此类型猪瘟病程多在3个月以上,患猪体温通常无明显升高,主要有体形消瘦、贫血、衰弱等临床表现,有时食欲尚可,有时食欲不振甚至厌食,时而便秘,时而腹泻。患猪耳尖、四肢和尾根等处可见皮肤坏死或脱落,最终因严重营养不良衰竭而亡。其三,迟发型。此类型猪瘟潜伏期较长,随后可见厌食、轻度沉郁、后躯麻痹等症状,体温通常无明显变化,随着病程发展最后衰竭而亡。第四,无症状型。此类型猪瘟无明显症状,通常抵抗力较差的幼猪死亡率较高。

2.2 诊断要点

猪瘟的主要诊断要点如下:发病无季节性,1周后开始大批量发病;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可感染;有严重精神沉郁、后躯无力、高热等现象,通常先发生便秘,后出现腹泻,部分患猪交替进行;有出血性淋巴结炎;多器官、组织呈泛性出血,薄皮处有点状或斑状出血;出现钙化线,骨骺线可见明显增厚;脾边缘可见出血性梗死。

3 防制措施

猪瘟的传染性极高,是一种毁灭性疾病,一旦发生不仅病死率高,经济损失也极为严重。因此,应采取措施进行科学防控。具体方法如下:其一,提倡自繁自养,对引种严格把关。自繁自养能有效限制猪群流动,还可将带毒猪引入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引种时必须自阴性猪场引入,严禁引进来自疫区的新猪。如不得不从疫区引进需对其隔离饲养半个月以上,通过病毒检测等手段确定其阴性后再解除隔离。其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定期进行监测和检查。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对猪舍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物,出入猪舍应仔细消毒,尽可能限制進舍参观。定期监测猪瘟免疫抗体,采用猪瘟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检测定期采集的血样,重视开展疫苗接种,及时淘汰阳性猪。其三,免疫接种。接种时仔细查看疫苗生产日期,避免使用过期和失效疫苗。做好疫苗运输、保存等工作,确保疫苗从出厂到使用等各个环节贯彻“冷链系统”工程;采用生理盐水稀释疫苗,其酸碱度应为中性,确保疫苗充分发挥其免疫作用。使用疫苗时要做到现用现配,大批量接种时严禁一次性稀释完所有疫苗,尽量用完一瓶后接着稀释另一瓶。疫苗经稀释处理后应在2 h之内用完。禁止一针多用,应根据猪的大小选择粗细适宜的针头,以保证疫苗的有效剂量,防止疫苗漏出。大批注射时应安排专人进行局部消毒,经消毒处理3~5 min后再注射疫苗,剂量要保证确实;免疫前后10 d禁止适用免疫抑制类药物。(编辑:何芳)

猜你喜欢
患猪猪舍猪瘟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浅谈猪瘟防治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夏秋季节要注意防范猪湿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