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

2014-05-30 17:11尕松代吉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7期
关键词:牦牛

尕松代吉

摘 要:对某牦牛养殖场8头患病牦牛进行诊断并提出防制措施。根据发病牦牛的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牛病毒性腹泻,本试验表明该养殖场的牦牛感染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建议加强牦牛病毒性腹泻的检测及监控。

关键词:牦牛;病毒性腹泻;血清学;防制措施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 BVD),又称牛黏膜病(mucosal disease, MD),其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是导致牛病毒性腹泻的传染性病毒,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其中以幼龄牛的易感性更高。该病于1946年首次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的发病奶牛中,而后遍布于世界各国,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尤其严重。我国于1980年首次报道了BVDV的存在,随后我国的許多病原生物学家对不同的省份的BVDV流行状况进行了的大规模的调查,目前已证实新疆、青海、甘肃、宁夏、江西、湖南、浙江及上海等省市都存在BVDV的感染,显示BVDV的感染率达16.5%~89%,给畜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某牦牛养殖场存栏牦牛133头,自2013年8月起先后有6头牦牛相继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跛行、腹泻等症状,应用阿莫西林、柴胡等治疗未见好转,发病后9天死亡3头。

2 临床症状 我们观察发病牦牛的临床症状发现发病牦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高达39.5℃~42℃,且高热稽留;观察眼部眼角处有较多的浆液性分泌物,鼻镜及口腔黏膜表面糜烂,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且呼气恶臭;病牛严重腹泻,粪便恶臭并伴有黏液和血,病情严重的牦牛粪便中含有血凝块的索状物。此外部分牦牛跛行,发生皮肤和蹄壳结合部分立、趾间皮肤溃烂等蹄叶炎症状。根据发病牦牛临床症状推断可能为病毒性腹泻。

3病理变化 为了进一步确诊导致牦牛病死的病因,我们对病死的牦牛进行了尸体剖检,结果显示喉头黏膜有溃疡斑,并呈糜烂性坏死;观察食道发现食道黏膜糜烂,有纵向排列的条状出血斑;靠近贲门的瘤胃黏膜有烂斑及出血斑,瘤胃黏膜呈紫红色;小肠肠壁水肿增厚,淋巴结肿大;空肠及回肠有点状或斑状出血,肠黏膜呈片状脱落。通过对尸检病理变化的观察进一步确诊了为病毒性腹泻病的可能。

4实验室诊断 根据发病牦牛临床症状及尸体剖检病理变化观察初步确诊导致牦牛发病及死亡的病因为病毒性腹泻病毒,为了最终确诊我们依赖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的血清学检测。我们采集发病牦牛的血液并分离血清,使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美国IDEXX公司)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发病牦牛均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阳性,确诊了导致该养殖场牦牛发病及死亡的罪魁祸首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5防治 牛病毒性腹泻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应以止泻、补液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为原则,以利于缩短恢复期;为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可以采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抗菌治疗以减少损失。对病死牦牛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采用10%聚维酮碘对牦牛养殖场圈舍内外环境进行全场消毒。

6小结 牛病毒性腹泻应注意与其他病鉴别诊断,如牛恶性卡他热,牛瘟,口蹄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蓝舌病,水泡性口炎,牛丘疹性口炎等进行鉴别诊断。

牛病毒性腹泻临床较为多见,因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引起重视。此外,为了控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扩散,检疫及海关部分平时要加强该病的口岸检疫,防止带毒病牛引入。国内进行交易及牛只调拨时也应加强该病毒的检疫,防止本病的扩大和蔓延。

牛病毒性腹泻的防制可借鉴国外成功的防制经验,可采用淘汰持续性感染动物和疫苗接种综合防制措施。(编辑:狄慧)

猜你喜欢
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TEXT AND PHOTOGRAPHY BY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大山无言 然非无声——讲述牦牛坪那段美丽的蝶变
从丝路古道跋涉而来的青铜牦牛
敢于面对困境的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