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鸟笼式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2014-05-30 16:25李美玲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喜鹊生活化数学知识

李美玲

有一只长得非常漂亮的小喜鹊,幸福地生活在一个鸟笼里。主人一日三餐定时给小喜鹊喂食,并时常逗这只小喜鹊玩,小喜鹊也时常把动听的歌声献给主人。一天,主人决定让小喜鹊过上更自由、更幸福的生活。于是忍痛割爱把它给放了……小喜鹊告别了几天的鸟笼生活,自由地飞走。两个星期过后,主人发现那只小喜鹊又飞回来了,身上的羽毛零乱且有几处伤口,身体十分虚弱。主人非常感慨:小喜鹊被主人娇惯坏了,已经没能力养活自己了。离开了本应生存、探索的环境,一旦再让它去适应,将是很难的事。同样,数学教学一旦失去与生活的联系,就像在鸟笼里教数学,培养出来的将是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低能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被概括为“数学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其实,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矛盾,从哲学层面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也即相对平衡时,数学教学就达到了相对完美。“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

一、选中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

兴趣是思维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利用不同的游戏形式和练习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不断充实甚至改编教材内容,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就会乐此不疲。

如教学“三位数相加减”时,书本的例题为:车上有8人,下车3人,上车4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在实际教学时,笔者就把题目改为:5路公交车上有8人,到劳动市场站下车3人,到花园城上车4人,现在5路公交车上有多少人?这是学生经常路过的地方,也是在公交车上就能看到显示的站点,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接受。再如:“辨认方向”一课中,教材上编排了某一城市街区的一组图,让学生辨认图上的八个方向。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把这幅图改成以我们学校为中心的,包括周围八个方向的建筑物群组图。学生一看,哇,这些地方,我们每天上學放学都经过,学习兴致一下高涨起来,学习也变轻松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又好奇,对于枯燥的数学公式或概念往往感到厌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二、让数学问题与生活紧密结合,活化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学习计算一块砖的面积及房间的面积,要求学生估算一下需要多少块砖,或怎样安排车辆最合理,最省钱,怎样安排坐船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学了“时间钟表”这一课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时间段自己在做什么事,如此切身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过程,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四”这一课时,用多媒体来展示练习中的情境图,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为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直观的表象,学生兴趣倍增,积极地参与提问、计算等数学活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意识,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此外,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所处的文化氛围,因此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发展潜能,对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为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借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上课时,从看图提问到解答问题,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后全班交流,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要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知道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根据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四、借助“教学评价”,树立学生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都是以教师的评价为标准。课堂上教师不表态或者多问一句“对吗?”,学生常常没有了自己的主见,或者有不同的意见都不敢说。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只要学生的观点是合理的,都应受到尊重。它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以教师的评价为准绳。学生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索新知的动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努力探索知识、方法和规律,使学习内容更为广泛。例如:“我的租车方案”中,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方案后,不再是由教师对其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而是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对设计的方案指出不足之处,或者对方案提出建议或质疑。通过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更好地完善方案,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分体验成功,在自己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获得数学经验。

遵循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越来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数学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唯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走出“鸟笼式数学”,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喜鹊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喜鹊为什么叫“喜鹊”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喜鹊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