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富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无明显地域限制,世界上多数养鸡地区或养鸡场均可发现。其传播速度较快,染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啰音等症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不仅可导致单只鸡死亡,还会出现群体性生产性能下降等情况,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本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 流行病学特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鸡为主要患病群体,各月龄均可染病,其发病率以1月内的雏鸡最高。蛋鸡受感染后其产蛋量会明显下降,而肉鸡则死亡率较高。该病可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相对而言,4周左右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抵抗力较强,而通风不良、养殖密度过大、疫苗接种、营养缺乏、温度变化剧烈等均可引发该病。四季之中冬季的发病率较高,即使经治疗后康复的鸡仍应隔离喂养35 d以上,否则还会具有传染性。
2 诊断方法
IBV可依据其流行病学特征、患鸡症状和剖检病变等进行初步诊断,而实验室诊断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2.1 现场诊断
诊断方法如下:其一:呼吸道型。有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啰音等症状,在安静环境下(如夜间寂静时)其症状尤为明显。6周龄以下的患鸡会有流鼻液、眼湿润等症状,但6周以上患鸡通常无鼻液;鼻腔等处黏液增多,面部无肿胀现象;有肺水肿、气囊混浊、输卵管管壁变薄、积水或囊肿等现象。产蛋鸡不仅产量下降,其所产蛋蛋壳形成困难,或出现软壳蛋、畸形蛋,蛋壳色发白,面薄且粗糙;蛋清异常稀薄。其二,肾形。外在表现:患鸡粪便呈米汤样白色,有精神沉郁、羽松毛乱等现象。病理表现:患鸡鼻腔、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发育期母鸡输卵管细、短或有缺损等现象,产蛋鸡卵泡有出血或血肿。第三,腺胃型。患鸡有明显的消瘦症状,或出现拉稀、呼吸道症状,陆续可见其死亡。主要有腺胃呈球状肿大,其壁增厚或有乳头溃疡等症状。
2.2 鉴别诊断
受药物、饲料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鸡蓝冠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尿酸盐沉着症以及鸡白痢杆菌病等疾病的部分症状与肾型传支相似,应对其进行鉴别;其他型传支应与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鼻炎、产蛋下降综合征、呼吸道疾病和衣原体病进行鉴别。
2.3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病毒分离诊断、病毒中和试验等病原鉴定以及血清学检查等方法。
3 防治方法
3.1 预防方法
为最大限度降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可采取以下预防方法:其一,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于优质全价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提高其机体抵抗力;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为鸡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温度、通风、水电等稳定,减少应激;严格按照消毒制度消毒,重视预防性消毒;于进雏后定期带鸡消毒,减少污染,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其二,重视疫苗选择,完善免疫程序。弱毒疫苗可用于點眼、饮水、气雾、滴鼻以及鸡胚免疫,以H120为例,该疫苗适用于雏鸡的初次免疫。而H52的毒力较强多适用于8周以上鸡重复免疫。第三,重视呼吸道型传支的防治,防止出现产蛋率下降和死亡等现象。
3.2 控制方法
如为肾型传支,可使用0.1%的碳酸氢钠等消除肾肿药让鸡饮水3 d左右,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合理使用土霉素、丹诺沙星、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控制细菌感染;合理配置日粮,适当增加VA等维生素的含量,同时提高饲料管理水平,维持良好的温、湿度,消毒时勿直接对鸡喷洒。
3.3 治疗方法
鸡传染性气管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防止出现继发感染,可使用广谱抗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患鸡出现明显症状后可口服氨茶碱片,同时肌注青霉素(每只3 000国际单位)和链霉素(每只4 000国际单位),每日2次,共治疗3~5 d。还可于饲料中按0.7 g/kg·d的使用量拌饲禽菌灵粉和0.15%的病毒灵,连续饲喂3 d。(编辑: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