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诱导,不是教导

2014-05-30 14:58储昭柏
中国西部·教育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导情商教育者

储昭柏

“诱导”与“教导”仅一字之差,但说出了现实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在赞许其概括得精妙的同时也引发笔者些许思考。

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一些教育专家高屋建瓴且多为精辟的教育新观念、新名词、新表述,让我惊异、感慨的是这句话——教育孩子是诱导,不是教导——并非出自经年累月、潜心研究的教育专家之口,而是来自于一位普普通通的家长,真可谓是“高手在民间”。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的成与败的深切体验中往往也会亮出一些真知灼见,这样的教育智慧同样值得我们珍视。

在一次吃饭的席间,一位家长和笔者坐在一起,大家说说笑笑,聊到他在笔者班上读书的孩子。他饶有兴趣地说起他和孩子的妈妈对孩子教育的想法和做法不一样之处。

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学习盯得紧、管得严,孩子稍有不听话、做错事,妈妈就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孩子有时听烦了也不示弱地回嘴,两人争争吵吵,搞得鸡飞狗跳……在吵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就在战火之中充当调和者的角色,平息战乱。一方面把孩子的妈妈拉到一边,说服孩子妈妈犯不着生气,提醒她既然这样教导孩子效果不好就得另想办法;另一方面让孩子坐下来冷静地想想自己有哪些优点,恢复其自信,满足其自尊,待孩子心态慢慢平复、多云转晴之际,让她冷静地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缺点,孩子尽管有些不情愿,但总能讲个一二三四五。尽管孩子说出的话有些是自谦的成分,但也不乏一些忏悔,让这种自省、自知逐步变成自觉就弥足珍贵了,尽管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总体而言还是正常的成长。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也不能虚而妄之地表扬,那样也显得很虚伪,在是非问题上明确,不能淡化、不能混淆,明确地告诉孩子该怎么想、该怎么做,既要争取做正确的事,又要学会正确地做事……在侃侃而谈之中,他由衷地感慨:“教育孩子是诱导,不是教导”,得到席间大家的认同,有人甚至竖起了大姆指。

审视我们的教育,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客观上存在一个现实问题:教导的多,诱导的少。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与传统教育文化有关,“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说明教养、严教是家长、老师的责任;“人不骂长不大”“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说明了批评与体罚是教育的常规武器。

“教”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告诉我们:“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具体表现为,我讲你听、我说你做。这样的教导往往会形成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的单向听从、服从。教导,体现的是以教为本,把教育者的意志灌输给教育对象,而教育者的意志较多地来自具有社会惯性特点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经验,往往不能够认真地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需求,教育行为常常表现为与教育对象较真、较劲,管得太多、太细,心罚、体罚司空见惯。教导之下的孩子,往往感受到的是教育的压抑与生活的无趣,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与教育者的要求往往会形成矛盾、冲突,教育对象成长中的烦恼就会不断地叠加,自然会出现言语行动上的冲撞、我行我素式的叛逆,其结果往往与教育者的期望背道而驰,陷于“教子无方”“孺子不可教”的无奈、无助。

教育对象是人不是物,教育者意图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积极互动中促成教育对象对教育者意图的理解与认同,有了理解和认同才可能实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相向而行。

诱导的教育方式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诱”的本义是用好话吸引孩子,一步步开导孩子。循循善诱的方式能从孩子的心性出发,使得教育变得平和、不那么急促,让成长慢下来。其常常表现为俯下身子观察孩子、读懂孩子,力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触动他们追求自我健康、快乐成长的心灵开关,即使出现问题也可在教育者诱导之下实现自我修复并且可以把问题变成前行的垫脚石。也正如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常常把孩子的成长仅仅窄化为成绩,我们的教育者往往陷入對成绩焦虑的窘境。智育固然重要,但智商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情商。情商,主要是指人的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教育对象的阳光性格的形成、顾及他人的德性、不急不躁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恰恰这些更能关乎教育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成就社会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成就幸福人生。

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即便是对于我们想要的成绩,好的情商所形成的健康心理也易于使得他们有责任感地对待成绩,使其具有勤奋学习的持久性。对于情商的培养,诱导较之于教导更易于成功。这本身也需要教育者本人有着良好的情商,有人提到培养情商的方法:一是不抱怨、不批评,二是有热情、有激情,三是能沟通、能交流,四是多赞美、多支持。

教育孩子,教育者往往表现为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似乎就要像捏泥人一样按照自己的构想塑造出标准产品,分分寸寸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实,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自己的空间,懂得放手,包括问题不是很大的走偏、摔跤,我们只需要远远地看着。当然,出现超越规则、原则的问题时,我们要当机立断,让其明辨是非、制止不当,这种明辨、制止不一定非得用“恨铁不成钢”式的打、骂,可以陈以利害、以理服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让他们心领神会、心悦诚服,真正懂得了,教育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诱导不是说我们的教育变得简单了、容易了,而是对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素养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者阅读一些教育经典,问道教育专家,并在教育实践之中不断研究教育对象、不断反思教育效果,从中获取对教育特点、教育规律的准确认识,不至于在教育问题到来的时候出现思想上的摇摆,做法上的反复。

教育者应当是清醒的教育者,既要从我们传统教育文化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又能与时俱进地吸收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地对待教育对象。唯其这样,才有可能不至于因为教导不当给教育打上死结,而是通过自己的诱导顺利地打开教育对象的心结。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我们要做的是,给教育对象提供一定的阳光、土壤、空气、水分等,帮助他们顺从天性地成长。正如杜威所言:“教育即生长”。

猜你喜欢
教导情商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我想要的教导
二则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撒谎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组建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