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导”得其所

2014-05-30 10:48马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真话苏教版文本

马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语文新课标中也指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想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那么,教师何时引导才能使阅读教学真正有效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兴趣缺乏时引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感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始终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在学生兴趣缺乏处引导,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尽快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

如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散文家谈散文》一课时,也许是觉得这种题材的文章枯燥,在教学时,学生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还记得在七年级时学过的朱之清的散文《春》吗?谁还记得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大家来上几个。”我知道同学们《春》这篇散文最熟悉了,一提起这个,学生们一个个踊跃发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各个精彩片段背诵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种教学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在理解偏差时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限,在解读文本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引导,指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理解探究,以获得学生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一课时,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大多都停留在桃花源美景的欣赏上,也能感受到作者笔下桃花源的美,但是很难体会到作者撰写这篇游记的真正用意,在这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大家猜想一下陶渊明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再读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和作者及文本进行对话,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后,这才明白,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是在当时弃官归隐以后写的文章,作者的主要用意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而这种生活在当时是不会存在的,只是作者的一个美好愿望罢了。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现偏差是,教师要及时把学生引导正确的方向上来。

三、在意见分歧时引导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且这些哈姆雷特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尽相同,经常会出现学生各执一詞,互不相让的情况,此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可以巧妙的拨开学生心中的谜团,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文章作者安徒生通过其丰富的想象,把皇帝大臣们的“丑”和皇帝新装的“美”在对比中刻画的淋漓尽致,文章极具讽刺效果,给读者留下了大量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就如果当初你在现场会如何做进行探讨。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如果我在现场,肯定会揭发真相,让骗子没有好下场的。”有学生说“如果我在现场,肯定会和当地的老百姓一样,心里明白,但不敢把真话说出来的。”这样一来,双方各执一词,说真话的人认为不敢言的学生没骨气,不敢言的学生认为说真话的学生讲的不符合当时社会现实,是会被砍头的,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我是这样引导的:文中的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呢?“因为他年级小,童言无忌”学生回答。是啊,看来说真话也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要付出代价,由此也可以看出封建统治下的人们没有地位,有怒不敢言。在学生意见分歧时,教师恰当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在难点突破上引导

新课程提倡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有时对于文中的难点部分不好理解,作为教师,在学生理解的疑难处予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时,文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难点是让学生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我主要引领学生从第六小节展开研读,先问学生,文中四次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中,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买橘子的背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又问学生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从父亲的衣着,走路的姿势以及爬月台的情境”在这时我相机引导:在描写父亲走路时运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蹒跚)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你能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逐渐明确,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揣摩体会,逐渐领悟教学的真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巧妙引导,如牧童牵牛,向导引路,给学生一种“拨开迷雾见日月”之感,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当学生兴趣缺乏时,理解偏差时,意见分歧时进行巧妙引导,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肤浅走向深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真话苏教版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真话能走多远(节选)
真话都可以写吗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