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丽珍
“两先两后”学导法是指先学后教,先练后导。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体现“引导预习—课堂提难—师生探究(解难—升华)—运用拓展”的主线。从学生方面讲,“两先两后”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并在课堂上提出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究这些问题,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并运用新知做尝试练习和拓展练习。从教师方面讲,就是要先精心设计预习内容(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并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解惑,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试做,并根据尝试练习的情况设计拓展练习,升华教学。可见,“两先两后” 学导法是一种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探究,使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运用“两先两后”学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呢?下面就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例说明:
一、精心设计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为课堂的探究做好铺垫
了解教材内容是学生完成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通过预习不仅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还可以为学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预习成果,则可满足初中学生乐于表现的愿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好铺垫。例如:在预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可以先由学生自学完成以下学案:
(1)复习旧知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
(2)预习新课P98~101页,完成课后的练习;并试总结“直线与圆”与“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异同,请列表说明?
(3)尝试练习:P101练习。
让学生预习时主动发掘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生长点,由已知到未知,自然过渡,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为课堂的探究预热。
二、课堂中提供参与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两先”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应巧设课堂探究路径,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究。
1.在活动中探究。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上的。”他要求学生“高度活动”手指,把活动实施于教学全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问题和寻求结论。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先让学生在平移实验中直观地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一张透明胶纸上作一个⊙O1,再在另一张透明胶纸上作一个⊙O1半径不等的⊙O2。把两张透胶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从而摆出两个圆的各种位置关系来。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之间合作完成。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要强调培养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合作实践,让学生知道团结协助精神是投身科学实践的一项重要素质。
2.在观察中探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这种感知为思维提供了直接的和丰富的感性材料,有效地成为心理活动的一个内部支撑点。因此,教学中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辨析、思考、探索,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例如:(接上所述)在平移实验中,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影响,一下子就能观察出⊙O1与⊙O2的前三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但如果学生不作进一步探究就很难归纳出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后两种关系(内切、内含)。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事物的异同,在观察比较中探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既可横向比,又可纵向比;既可同类比,又可异类比;既可宏观比,也可微观比;切忌片面性和表面化的类比。
3.在研讨中探究。教学研究表明,适度组织学生开展群体讨论,可使每个学生输出信息、又获取信息,互相触发思维的“火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性,他们不但致力于自己怎样想,而且更关注别人怎样说。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拓宽了探索问题的思路,使问题的辨析呈现明朗化。例如:(接上所述)学生能完整地探究出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只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层次;要深入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就不能离开影响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即两圆的圆心距d、两圆半径R和r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二个层次。所以,老师要设计以下研讨环节:
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展开了积极主动的研讨。通过研讨,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在这个深层探究,层层递进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思考问题要认真,分析问题要全面”的真知。
4.在练习中探究。“两先两后”学导法注重让学生先走一步,因此在练习环节中,也应该先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根据尝试练习的反馈情况设计下一个有效练习。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层面: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这种开放性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总的来说,在数学科中运用“两先两后”学导法进行教学,本质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有序地、系统地对知识的探索、研究,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目标。符合今天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社会进步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热切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