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云锦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以其纹样丰富多彩、奇异变化;造型优美、绚丽华美的特点闻名于世。云锦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贡品,被公认为是“东方瑰宝”、“中华一绝”。[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南京云锦在继承与发展创新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处于逐渐消失的困境。因此,本文从南京云锦的艺术特征入手,综合分析南京云锦及云锦旅游商品,结合目前市场状况,对南京云锦旅游商品创意设计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提出具体举措指导南京云锦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从而促进南京云锦旅游商品的发展。
关键词:南京云锦 旅游商品 艺术特征 设计
吴梅村有诗:“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灿,冰蚕吐凤雾消空,新样小团龙。”来描绘南京云锦。云锦是产于南京地区的一种丝织工艺品,始于元而盛于明清。南京云锦与广西壮锦、苏州宋锦、成都蜀锦并称为四大名锦。[1]云锦的保护与开发创新,有助于扩大南京的知名度,推广南京特色地域文化。因此,随着南京旅游业的发展,云锦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可以挖掘南京文化,同时带动南京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南京云锦旅游商品推陈出新,传承旧工艺,提出设计新理念,开发新种类,设计出具有浓郁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时代的云锦旅游商品,对完善南京旅游商品市场,弘扬南京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拉动南京旅游业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一、南京云锦
(一)概述及发展历程
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的云霞而得名[2]。南京云锦,距今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南京丝织业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晋417年在建康设立的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标志着南京云锦正式诞生。“云锦”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元、明、清三代。现代云锦是在继承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发展。[3]
20世纪初清王朝覆灭,南京云锦随之失去了最大的消费群体,行业落入低谷,以致濒临失传[4]。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云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与关心下,成立了以南京云锦博物馆,对云锦传工艺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复制、创新,使得云锦工艺得以延续。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都对云锦工艺、文化内涵极丰富南京旅游商品、扩大南京文化影响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直至今天,南京云锦仍作为民族性与地方性产品享誉海内外。
(二)南京云锦的艺术特征
1.南京云锦的图案纹样
云锦图案常常用的图案格式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折”、”锦群”等八种[5]。图案的构成方法主要是“散点”、“连缀”、“重叠”。图案内容丰富,常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抽象纹样和描绘自然现实的具象纹样结合使用,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装饰纹样,富含吉祥之意[6]。云锦作为贡品的特殊属性,其图案多与”龙”、”凤”有关,同时,云锦图案的格局十分严谨,注重章法,云锦的纹样图案,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题:“权、福、禄、寿、喜、财”六字要素。(如图1)
2.南京云锦的配色及装饰方法
在色彩感情上,我国人向来爱好温暖、明快、鲜艳和强烈的积极色,因此,青、红、黄、绿、紫、黑、白成为我国装饰用色上的主要色彩[7]。云锦的用色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并在长期的运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配色规律。其图案配色,主调鲜明强烈,具有一种浓艳、明快、强烈轩昂的气势[5]。除黄色是特用的地色外,多是运用红、蓝、绿紫、酱、古铜、鼻烟、藏驼等深色装饰。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8]
常见的装饰方法和处理技巧有”色晕”,”片金绞边”和”大白相间”。(如图2)
(三)南京云锦的工艺特点
云锦是用长5.6米、宽1.4米、高4米的传统大花楼木织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手工操作织造出来的。楼上一人负责按程序提起经线,以形成花纹开口;楼下一人负责织花抛梭,即把各种彩色花纬线织进去,这就要求织工把合并简化了的提花程序,重新演绎出来,并按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新的组合,自由变化下色。配色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织工要运用对比调和的配色法则,"荤素搭配"、"冷暖相间",从而达到"逐花异色"的效果。其织造是我国目前唯一不能被工业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通过口口相传、手手相授的方式传承,不仅需要技艺,更需要智慧和悟性。[9]“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织造工艺主要有“挑花结本”、“通经继纬”、“夹金织银”。
云锦的用料、工艺和技法都是十分考究的,通常用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用来织造云锦[10]。云锦制作喜大量用金,其花纹或全部织金、或部分加金、或大面积地应用各种金(捻金、缕金;捻金又有紫赤圆金和淡圆金之分)、银(捻银、缕银线),交织于一件彩锦中。为了使云锦看起来富丽堂皇而又不乏变化,云锦艺人们又创造了”三色金”的材料[9]。(如图3)
二、目前市场南京云锦旅游商品设计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云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与关心下,成立了以南京云锦博物馆,对云锦传工艺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复制、创新,使得云锦工艺得以延续。与此同时对云锦文化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使人们对云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云锦旅游商品的创新设计发展,对云锦工艺、文化内涵及丰富南京旅游商品、扩大南京地域文化影响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云锦已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了解并被接收,现代云锦设计,已能将云锦数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的艺术形式、织造工艺包括材料选择都原汁原味的表现出来,许多优秀的传统纹样被发掘和整理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不但推敲得非常精美,而且大多有着美好的吉祥含义和喻意;云锦设计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但就目前云锦市场情况调查了解,市场却也存在着各商家景区的云锦生意难做,游客亦无法买到心仪的云锦旅游商品的现状,这反映出南京云锦旅游商品市场设计开发与生产亦存在不足:
(1)小作坊林立,行业生产不规范,劣质产品充斥市场;(2)产品品种单一,开发落后,雷同率高,缺乏地域性特征及纪念意义;(3)缺少情感化设计,与购买者无法产生共鸣感;(4)包装低劣,不便携带;(5)价格参差不齐,缺乏顾客认同感;(6)传承人流失,后备人才不足。
三、基于南京云锦的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方法及
设计实践
南京云锦在其继承与创新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处于逐渐消失的困境,面对于此,我们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传承,并使之适应时代要求。云锦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可以挖掘南京本土文化,传承旧工艺,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完善南京旅游商品市场,弘扬南京地域文化特色,拉动南京旅游业经济发展。因此做了如下举措归纳及设计实践:
(1)在对云锦进行原生态的继承与保护的同时要赋予其时代特征,使得云锦艺术真正融入当今生活,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饰、建筑、日常用品等,并拥有广泛消费群体。如图4,将云锦花纹图案运用于眼镜盒设计,圆月造型搭配蓝白传统大花,有婉约大气之美。
(2)从云锦独特的艺术特点及艺术风格入手,进行元素提取,精简纹案,保留原创部分,加以新意,使之呈现出传统风貌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的效果。实现产品创新性嫁接转换。如图5,提取云锦传统纹样在手提袋中进行纹样再设计,使得普通的手提袋提升了档次,同时将云锦图案运用的恰到好处。
(3)以本土化为切入点,深度发掘云锦文化内涵,在产品设计中恰如好处加入的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设计共鸣。如图6,这是一款可折叠的电脑内胆包设计,将云锦运用在其设计中,搭配中国传统云纹、盘扣等的手法,使得云锦也充满了时代感。
(4)在设计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云锦旅游商品时,要突出南京地域文化特色与其产品品位、格调,可将风景及人文特点题材进行云锦产品创新,独树一帜,提高认同感。如图7,是一款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设计的礼品包装盒,将地域文化与云锦结合,提升了云锦在当今社会的运用层次。
(5)云锦艺术应该直接面向現代人的生活,丰富其材料及艺术表现形式,满足现代社会要求,形成材料、工艺多元化发展。例如与现代纤维等结合进行设计设计。
(6)增加云锦旅游商品的附加值,改良云锦产品外包装,增加游客购买欲望。
(7)树立品牌,开拓营销方式,培养云锦工艺后备人员,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云锦艺术特征及现代社会中云锦旅游商品设计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相应设计举措,并进行具体创新设计实践,为云锦传统工艺在现今社会发展指出了方向,将云锦传统继承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相结合,才能使之真正成为大众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 徐仲杰.南京云锦[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2
[2] 王宝林.南京云锦奥妙何在[J].中国经济信息,2002(1)
[3]张振.试析南京云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J]. 青春岁月,2013(9)
[4] 凤凰江苏综合整理.云锦大师抱团取暖成立协会:云锦100元1米?假的![DB/OL]. [2013-12-10].http://js.ifeng.com/humanity/cul/detail_2013_12/10/1569365_0.shtml
[5] 赵阅书.清代云锦色彩考析及应用[J].江南大学,2009
[6] 孙邦复.中国云锦石诡异瑰丽的图纹美[DB/OL]. [2014-5-1].http://www.gss.org.cn/ZX/JT/2014/05/01/10400355360.html
[7] 梁惠娥.刍议传统云锦与古典宫殿建筑的色彩溯源关系[J].辽宁丝绸, 2008(03)
[8] 未知.时讯[J].大众标准化,2009(01)
[9] 陈高雅.浅析南京云锦的色彩风格及其形成原因[J].科技信息,2007(31)
[10] 张振.试析南京云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J]. 青春岁月,2013(09)
作者简介:
靳晓佳,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产品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