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圣玉 吴青山
摘要:目的:通过对肾上腺肿瘤影像学表现的观察,探讨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经证实的肾上腺肿瘤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68例肿瘤中嗜铬细胞瘤7例,转移瘤8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髓样脂肪瘤4例,腺瘤47例。结论:通过MDCT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影像科医生可对肾上腺肿瘤性质做出诊斷。
关键词:肾上腺;CT;肿瘤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94-02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历料 收集我院2010-01-01至2013-12-31日CT诊断发现肾上腺肿瘤,共68例,结果中经手术治疗并有病理学确诊例17例,影像表现典型,并经随访证实例51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64排CT 轴位平扫加增强,经肘静脉高压团注碘海醇100ml,速率3.5-4ml/s,扫描时间动脉期25s,门脉期为60s,延迟期为3min ,其中12例加做9min延迟,重建1mm轴位及冠状位图像
2 结果
2.1 68例患者中7例为双侧肾上腺占位,占10.3%;
2.2 嗜铬细胞瘤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占所有患者的10.2%,均为单侧;CT平扫嗜铬细胞瘤密度较高,CT值为36.2~60.3HU,平均值为47.6HU,动脉期70.4~93.5HU,平均83.7HU;门脉期80~1.3.4HU,平均97.3 HU;其中3例肿瘤可见囊变,囊变部分无强化;肿瘤中最小为直径1.2cm,最大横断面为5.4*6.2cm,边缘分叶;所有嗜铬细胞瘤均无明显恶性征象;
2.3 转移瘤8例,占11.8%,肿块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最小约1cm,最大约5*7cm,密度不均匀,伴出血及坏死,增强扫描肿块强化较明显,所有8例患者均发现原发恶性肿瘤,并随访半年至两年,肿瘤呈不同程度生长增大;
2.4 神经节细胞瘤2例,占2.9%,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年龄分别为38岁及52岁,形态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低密度,1例肿块中见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
2.5 髓样脂肪瘤4例,大小3~5cm,为高低混杂密度,4例中均见有低密度脂肪,增强扫描轻组织部分轻度强化,均无出血;
2.6 其余47例均为腺瘤,占69.1%,其中双侧腺瘤4例,12个腺瘤最大径大于3cm,其中2个腺瘤内囊变,39例腺瘤CT值位于-10~20HU之间,4例CT值小于-10HU,4例CT值大于20HU;增强扫描腺瘤轻度强化或无强化,仅8例为中度强化,其中12增强进行9min延迟扫描,下降程度均超过最大增强率50%。所有腺瘤中7例经手术证实,其余影像表现符合腺瘤典型表现,经2名具有影像诊断20年以上副主任医师读片,并随访。
3 讨论
3.1 肾上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为腺瘤,发病率高,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腺瘤为分皮质醇腺瘤(Cushing)及醛固酮腺瘤(Conn),Conn腺瘤含丰富的类脂质,在CT及MRI中易被检出,肿瘤较小,平均直径约1~2cm,从而易做出诊断,Cushing腺瘤以颗粒细胞为主,含脂较少,细胞排列成小网状或束状,较致密,肿瘤较大,平均直径3~5cm。国内有学者对肾上腺腺瘤的T-D曲线进行研究,发现A型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型;C型缓慢上升,快速下降型为肾上腺腺瘤的特征表现,其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0%,准确性为87%;如若除去髓样脂肪瘤,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0%,准确性为92%。将7min廓清率用于对腺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77%,准确性为81%[1]。可见肾上腺动态增强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它也是国外学者最为推崇的检查手段[2]。
3.2 嗜铬细胞瘤称为三个10%肿瘤(10%双侧,10%恶性,10%肾上腺髓质外),阵发性高血压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预防术中刺激而发生的意外,其影像学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肿瘤较大,直径5~15cm,有完整包膜,血供丰富,实质部分通常为软组织密度,CT值较腺瘤为高,较小的肿瘤密度一般较均匀,肿瘤体积越大,密度越不均匀,钙化、囊变、出血和坏死均较常见。其囊变一般呈圆形,境界清楚,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由于嗜铬细胞瘤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增强扫描早期即明显强化,且持续时间长。动脉早期呈中等程度以上强化,强化多不均匀,门脉期实质部分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强化面积增大,强化趋于均匀,多数呈快进慢出。[3]
3.3 髓样脂肪瘤通常无明显症状,其病理结构为脂肪细胞和骨髓细胞,按成分比例不同可见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其大片成熟脂肪细胞与腺瘤的细胞内脂类物质表现不同,在CT上较容易发现,CT值较低,-120~12HU不等,为诊断髓样脂肪瘤的特征表现。Rao[4]等将髓样脂肪瘤分为四型⑴单纯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最多见,CT表现为脂肪成分丰富,本组病例均为此型。⑵伴有出血的髓样脂肪瘤,除含有丰富的脂肪外,因为体积较大,常见出血。⑶肾上腺外髓样脂肪瘤,肿瘤多位于腹膜后。⑷伴有肾上腺其它改变的肾样脂肪瘤,体积小,含脂少,钙化相对多见。
3.4 节神经细胞瘤较少见,节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由成熟的神经节细胞,雪旺细胞及神经纤维构成,通常起源于脊柱的交感神经链,常见于小儿和年轻人,常发生于纵隔及腹膜后,约20%位于肾上腺。本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当肿瘤较大时产生压迫症状。其特点为肿瘤含有大量的粘液基质,质地柔软,生长受周围脏器限制,而形态不规则,常见伪足,肿瘤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其密度低于肝脏,常与肾脏类似,由于肿瘤为乏血供肿瘤,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轻度强化,延迟进一步强化,持续时间长,但与背景强化的血管及脏器相比,肉眼所见肿瘤的密度更低,易与误认为是囊性病变。[5]
小结 肾上腺肿瘤除腺瘤及转移较为常见外,其余各种肿瘤均较为少见,但大部分肿瘤具备其自身特点,影像科医生熟悉这些特点后可对大部分疾病例做出明确诊断,特别是对嗜铬细胞瘤需在术前做出诊断或给出相关提示。
参考文献:
[1] 王夕富,白人驹,王嵩,等. 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的动态增强CT检查[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9):796-800
[2] Korobkin M,Brodeur FJ,Francis IR,et al . Delayed enhanced CT for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form malignant adrenal masses . Radiology,1996,200:737
[3] 周建军,曾蒙苏,严福华,等. 多发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J]. 放射学实践,2008,23(12):1321
[4] Rai P, Kenney PJ, Wagner BJ, et al. Imaging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myelolipoma[J]. Radiographics ,1997,17(6):1373-1385
[5] 许守利,马永华,孙晓峰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4):29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