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
一天,一位老奶奶拿着关节的X线片来看病,进门就说: “大夫,我骨质疏松了,快给开点钙片吧。”老奶奶的话太典型了,一句话就包含了两个常见的误区。
不是所有骨质疏松都叫做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量有所丢失,骨质变得更薄、更松,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老化过程。这个过程在X线片上能看到,放射科医生往往会在报告单上写上“骨质稀疏”或“骨质疏松”;很多老人会拿着这样的报告来看门诊,但这就是骨质疏松症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有着骨密度数值标准:和年轻时达到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2.5个正常波动范围(标准差)才叫做骨质疏松症;低于正常值一个标准差以上但还没有达到2.5个标准差时,只能算是骨量减少。很多老人确实有骨质疏松,但严格来说是在骨量减少的范围内,如果没有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则还不能直接诊断骨质疏松症。需要正规的骨密度检查才能确定。
但如果已经出现了骨量减少,并且具有身高降低超过3厘米,有骨折史,绝经过早,或者妈妈这边的母亲亲属有过骨质疏松骨折的病史等等,就是具有了危险因素,就需要开始骨质疏松症的规范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可以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一分钟自测表很容易地进行判断,或是找医生帮忙确定一下。
治疗骨质疏松症不只是吃钙片 电视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广告,好像吃了某些钙片,就可以完全治愈骨质疏松症,高枕无忧了。骨质疏松的治疗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进食富含钙的饮食、多晒太阳、负重行走、减少摄入烟酒咖啡等基础治疗措施;但对于治疗疾病来说,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补充钙剂。根据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现有膳食能够提供的钙还不能满足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需要,因此每天还需要补充600-800毫克的钙剂,这就是“吃钙片”的理论基础。
除了补充钙剂,第二类药物就是维生素D,尤其是活性维生素D。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上都属于基础治疗,一般都不可缺少。
第三类药物是对骨代谢的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的功能进行调节,具体来说,也就是抑制破骨或促进成骨的药物。这些药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起主要作用,一般要长期使用,需病人严格依照医嘱,规律服药,按期复查。
所以说,吃钙片只是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一部分,其作用有限。国外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即使按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如果没有规范服用抗破骨或促成骨的药物,对于预防骨折来说是无效的。所以,吃钙片是对的,但要靠它治疗骨质疏松症,则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