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亲近艺术的父母

2014-05-30 10:48川子
中华家教 2014年8期
关键词:胡琴父子俩打击乐

川子

去年,女儿放弃了近五年的打击乐学习。为此我感到非常痛心,一边责备她轻率,一边试图想办法促使她学下去,可孩子的发问让我停止了唠叨和盲目努力,“妈妈,你对打击乐了解多少?”“现在我不知道怎样让自己在敲打中感到快乐,你能让我再喜欢上它吗?”孩子的话让我惭愧。“艺术”于我是一个遥远的词,虽然也曾有被一首诗、一曲乐、一幅画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但因这样那样的功利借口和理由,我始终把有关艺术的种种置于生活的最边缘。因缺乏主动亲近艺术的思维和习惯,就很难想到或知道如何在家中创造艺术氛围,如何在生活中探求艺术欣赏的机会去感染自己和孩子,很难产生与他人或孩子对艺术的共同话语和可贵的共情共鸣。如此這般,永远也不可能领略到艺术带给人的巨大心灵冲击,更不可能有对艺术真善美执著追求的行为。

如此,一下子理解了一位父亲的心意。曾有一位连1(do)、2(re)、3(mi)、4(fa)都认不清的爸爸,因为儿子学胡琴,自己也买来一把琴勤学苦练起来。这位父亲不仅向他人请教,更向儿子请教,一年,两年,十几年,父子俩共同的坚持虽没能使儿子以胡琴为事业,但悠扬的琴声已深深融入了父子俩的人生。

这些年,听过太多父母因孩子艺术学习半途而废的抱怨,他们曾与我有过一样的初衷:希望给孩子的成长和人生找一位忠实相伴的“朋友”。初衷依旧,但现在却不得不承受着或乐器或画笔或舞鞋被无期搁置的无奈和痛惜。总结孩子放弃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作为父母,我们与艺术的疏离既让自己失去了很多美的享受和追求,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其实,艺术的种种就在我们身边,吟诗、读词、赏画、去欣赏各种艺术展演……只要用心,皆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艺术的魅力是相通的,无论是哪个门类,只要主动去亲近和探寻,成为有“艺术感”的父母一定不是遥远的事情,相信,一个生长在“艺术趣味”浓厚家庭里的孩子一定会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表现力。

猜你喜欢
胡琴父子俩打击乐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父子俩的假期
瓶中的信
虚惊一场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我们赢了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