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像探索

2014-05-30 04:29:48吉林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8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

吉林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内介入手术后即刻头颅CT中高密度灶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采用颅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的图像类型。结果:I型患者有75例,占69.44%;II型患者有27例,占25.00%;III型患者有6例,占5.56%。结论:颅内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能够提高对患者颅内出血情况的检出率,同时根据其CT影像分型能够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临床价值。

关键词:颅内介入术;头颅CT;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69-01

颅内介入术是近几年新兴的诊治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治疗颅内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采用颅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采用颅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45.8±3.6)岁。本组108例患者中,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有37例,采用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有41例,采用动脉溶栓术的患者有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颅内介入术的手术指征,并且排除了介入术的禁忌证,所有患者均没有肝、肾、心、脑等脏器的功能障碍,没有恶性肿瘤等身体其他异常。

1.2 治療和检查方法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术或动脉溶栓术,并在实施介入术前及其过程中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护理。颅内介入术后立即给予患者头颅CT扫描,增强扫面所用的对比剂是碘海醇,剂量为100-150ml,进行头颅CT扫描时,层厚为5mm,整理分析所有患者CT扫描结果。

1.3 头颅CT分型

将所有患者颅内介入术后即刻CT的扫描结果进行分型:I型是正常对比剂型,表现是颅内的大血管、静脉窦、大脑镰和小脑幕出现显著强化的高密度影,而脑实质内部、蛛网膜下腔没有出现高密度影像;II型是对比剂渗出、滞留型,其CT值小于90HU,表现是脑表层和梗死灶内显著强化,其影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似,不同点是没有发生明显的占位效应以及病情较重;III型是颅内出血型,其CT值大于90HU,表现为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对于II、III型患者在4-24h后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显示II型患者的高密度影显著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而III型患者的CT影像无任何变化[2]。

2 结果

统计分析本组108例患者的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像的分型情况,结果显示:I型患者有75例,占69.44%;II型患者有27例,占25.00%;III型患者有6例,占5.56%。结合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中有9例为II型,1例为III型;采用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有8例为II型,1例为III型;采用动脉溶栓术的患者中有10例为II型,4例为III型。详细结果见表一。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被人们接受。临床上对于颅内介入术患者常立即给予头颅CT扫描来检测颅内出血情况,根据CT高密度影的特点,可分成3型:I型是正常对比剂型,表现是颅内的大血管、静脉窦、大脑镰和小脑幕出现显著强化的高密度影,而脑实质内部、蛛网膜下腔没有出现高密度影像;II型是对比剂渗出、滞留型,其CT值小于90HU,表现是脑表层和梗死灶内显著强化;III型是颅内出血型,其CT值大于90HU,表现为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根据患者CT影像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 ]:对于I型患者,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即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对于II型患者,不必给予止血或中和肝素等治疗,应该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注意对血压的控制,定时复查头颅CT,对于出血面积大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对于III型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溶栓药物,并给予中和肝素治疗,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注意对血压的控制,可给予脱水治疗以降低患者颅内高压情况,同时在短期内应再次检查患者头颅CT,根据CT高密度影像的分布情况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 。

为了探究分析颅内介入手术后即刻头颅CT中高密度灶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采用颅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有37例,采用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有41例,采用动脉溶栓术的患者有30例。统计分析本组108例患者的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像的分型情况,结果显示:I型患者有75例,占69.44%;II型患者有27例,占25.00%;III型患者有6例,占5.56%。结合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中有9例为II型,1例为III型;采用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有8例为II型,1例为III型;采用动脉溶栓术的患者中有10例为II型,4例为III型。

综上所述,颅内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能够提高对患者颅内出血情况的检出率,同时根据其CT影像分型能够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龙江,王苇,张新江,等. 颅内介入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像分析[J]. 放射学时间,2010,25(6):612-615.

[2] 张凤莲,纪茹英,郝立科,等.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头颅CT血管造影及CT脑灌注成像评价[J].. 临床荟萃,2010( 16 ): 1419-1421.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50:06
腹腔镜手术诊疗消化道穿孔临床价值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