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四肢骨折后期肿胀117例

2014-05-30 10:48骆旭康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8期
关键词:四肢骨折补阳还五汤

骆旭康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四肢骨折;肿胀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49-01

骨折后期伤肢肿胀指的是骨折患者在临床愈合或骨性愈合之后,伤肢的局部和远端出现的肿胀久而不消,或消而复肿,或时肿时消反复发作的现象,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骨折和伤筋的后期肿胀,肢体长期肿胀不消在临床上极为多见,肿胀缠绵难消[1]。2011年10月以来, 笔者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四肢骨折后期肿胀117 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 1 7 例病例中, 男58 例, 女59 例; 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10岁, 平均年龄43.5 岁, 上肢骨折51 例( 其中肱骨骨折19 例,

柯雷氏骨折17 例, 其它15 例) , 下肢骨折66例, ( 其中踝部骨折30 例, 胫腓骨骨折22例, 其它14例) .

2 治疗方法

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组成:生黄芪50g、当归15g、赤芍15g 、地龙10g 、川芎15g 、桃仁10g 、红花10g、生地20g、姜半夏10g 、防己10g 、白术10g。上肢肿甚加五加皮10g、桑枝15g ;下肢肿甚加淮牛膝15g 、木瓜10g, 肿胀顽固不退者, 加车前子15g,猪苓、茯苓各15g; 午后肿甚者加丹皮10g, 地骨皮15g, 丹参30g; 肢冷关节拘挛者, 加炙桂枝10g, 白芍、鸡血藤各20g, 细辛3g。每日1 剂, 水煎2 次,分早晚温服。3 煎加大水量, 熏洗患肢, 其间配合手法按摩理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 肢体肿胀明显消退或消失,疼痛完全缓解, 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皮肤色泽恢复正常。有效: 肢体肿胀减轻, 关节功能部分恢复, 疼痛减轻或可耐受, 皮肤色泽好转。無效: 与治疗前相比, 肢体肿胀、关节僵直以及疼痛等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117 例病例均得到随访, 经治疗后, 显效77 例, 占65.81%, 有效30 例, 占25.64%, 无效10 例, 占8.55% 。总有效率为91.45%。

4 讨论

四肢骨折后期水肿, 为骨折后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机理为患肢制动后, 主动性功能锻炼受到限制,肌泵作用降低, 血管壁及淋巴管壁的弹性及张力减弱,静脉瓣功能减弱, 除固定后, 体位改变静脉瓣功能及血管壁和淋巴管壁弹性尚未恢复、淋巴管回流功能下降,

导致血液回流不畅。祖国医学认为骨断筋伤, 血脉受损, 久病气血亏虚, 气血运行不畅, 气虚络阻, 血不利则为水, 水津外流聚而为湿, 长期劳损, 腠理空虚, 风寒湿杂至, 凝滞血脉, 络脉不通而致患肢肿胀。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制, 是补气活血治法的体现。方中重用生黄芪,使气旺以促血行, 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 辅以当归养血,桃仁, 红花, 川芎, 白芍, 地龙于活血通络; 牛膝性善引药下行。补阳还五汤通过补气活血, 减轻了局部肿胀, 改善了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 加快了骨折的愈合。

参考文献:

[1] 林秋丽,梁燕,邓敏婷,陈慧婷,王银平,陈桂琴.中药制剂贴敷疗法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22(15):143-144.

猜你喜欢
四肢骨折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100例疗效观察
民间疗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初探
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8例临床体会
探析脑血栓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40例临床观察
四肢骨折合并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探讨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38例
老年冠心病等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