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下汉语新词语的翻译

2014-05-30 18:40:55胡婷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胡婷

摘 要:如今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网络全面普及以及日益国际化的时代。信息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大流通,人们能方便快捷的获取知识及传播观点。全面普及的网络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休闲方式,学习方式等。国际化也使我们生活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随时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然而这一切的改变使得大量新词语不断涌现。有些是率先见诸于互联网上,一个个网络新词汇闯入人们的语言。有些是某个地方性方言词汇,瞬间进入主流词语。有些新词语由权威人士率先创造使用,立刻引来无数跟踪和效仿。有些则来自外来语,经过汉化,甚至有时加上本土化的佐料,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词汇。

关键词:新词语翻译;隐喻认知;文化语义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1

新词语代表了文化上的一种创新和求变,在丰富人们的词汇,让人们的表达更加生动活泼的同时,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因此,新词语常常大行其道,占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新词语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翻译成准确传神的外文。

首先新词语翻译是文化导向的。当前的新词语翻译研究主要关注概念意义的对等和文化因素的作用两个层面的问题。概念意义的讨论主要基于“对等”研究范式,而由于目前这一范式缺乏合适的理论模式解释新词语翻译的文化问题,文化问题的研究往往自说自话。一些学者针对这一问题,新词语翻译研究的重点应该专项文化问题。首先,新词语的本质特征是文化语义,而文化语义又是概念意义之上的附加意义。概念意义之上的附加意义具有多种选择性,其选择性具有文化倾向性。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但其词语表征方式、概念意象通常存在较大差异。

这类新词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寻找出对应文化语义的词语。就拿“脱线”该词为例。该词语原指火车脱离了铁路线路,在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下,语义扩展,新的语义有“反常规”“非主流”的意思。如例句:“逗趣的情节,脱线的台词,主持人们的不错‘毁容的颠覆之作引得现场观众火爆连连,掌声不断。”(中国新闻网, 2010.10.09)“脱线”概念意义对应的英文单词是“derail”。这与“反常规”“非主流”的新语义相差甚。分析该词指的是言语行为反常、乖张,找到对应的是短语“have a screw loose”,该短语的文化语义是“to be slightly crazy, or to act abnormally”。(21世纪大英汉词典)这显然是“脱线”这一词语的隐喻意义。

其次,新词语语义生成机制是隐喻认知,“文化因素决定源域(已知的或集体的概念)及其属性特征选择,进而决定源域映射到目标(未知的或抽象的概念)的结果。”(吕世生,2012)文化是影响文化语义生成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的研究似乎忽略了文化之于新词语语义的这种普遍联系。(季绍斌,2004:邵星,2003:杨京宁,王琪,2003:杨全红,2003:张健,2001)

新词语的翻译是寻求隐喻认知关系对应的跨文化交流过程。隐喻是人类的认知规律。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意义的生成机制,由此揭示了意义生成的普遍规律。隐喻是重要的认知机制(Lackoff & Johnson, 283)。隐喻就是人们通过已知的、具体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抽象的事物的一个认知过程。隐喻将已知的某些概念属性映射在未知中,从而使两个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如“婚姻是城堡”这一隐喻,已知的是城堡的禁锢、约某些属性特征,映射到婚姻未知上,使后者具有与前者类似的属性特征。

这部分新词语是借助隐喻生成的语义,在翻译时故翻译其隐喻意义。凤凰男全称“凤凰精英男”“水晶凤凰精英男”,指出身低微(特指出生农村,也包括出身于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接受高等教育后在城市获得较优越工作的男性。(2008年4月25日《中国青年报》)“凤凰”的英文文化语义为“浴火重生的不死鸟”英文为phoenix,而汉语则为“高贵精英”的意思。两者文化语义有所差别,所以两者在概念认知上不能构成对应。而与汉语“凤凰男”文化语义对应的英语词语是“ugly duckling”。”ugly duckling”是丑小鸭的意思,丑小鸭从卑微到高贵正与“凤凰男”出身低微但最终取得优越的社会地位这一概念吻合。以文化语义为载体,寻求隐喻认知的对应,正是翻译这类新词的新手段。

最后,分析一类借助转喻形成的新词语,以“钉子户”为例。“钉子户”原义是指长期违规办事,难以处理的单位和个人。现在已生成新义指政府或房地产开发商征用公民个人使用的土地、房产时,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前者使用各种手段迫使后者搬迁,后者仍然拒绝,常有贬义。(例)在曙光里小区的顶层俯瞰这家“钉子户”,红色的屋顶就像城市的“青春痘”般刺眼。(2010年7月14日《工人日报》)如直接翻译成nail household或stubborn nail无法显示出汉语的文化语义,所以在翻译其概念意义再添加适当的注解nail household; stubborn nail (a person or household who refuses to move and bargains for unreasonably high compensation when the land is requisitioned for a construction project.)这样既保留了“钉子户”像钉子一般顽固纠缠的特点,也能传达汉语的文化语义。

新词语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行为,它是以隐喻认知为基础,但以此同时又要求保留文化异质。这就要求汉语新词语在进入英语文化时要保留自己的文化语义特征,而不是一味的迁就目的语文化。从概念意义到文化语义的转变再到词义变迁的新词语,文化語义及隐喻认知能在翻译过程中提供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Lackoff. G. and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高虹. 1978-2008流行词语看中国.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8.

[3] 吕世生. 汉语新词语英译概览[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

[4]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5] 张健. 再谈汉语新词语新义的英译[J]. 中国翻译,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