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
摘 要:动机研究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及外语教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我国的外语动机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将目光放在了英语动机的研究上,在日语动机研究方面还十分欠缺。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两国日语动机研究情况进行统计,为更多研究者的日语学习动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外语学习动机;日语学习动机;综述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2
一、引言:
动机是激发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的而采取行动的原因动力,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它是决定学习者成功实现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并影响着学习者的努力程度(蒋庆荣,2009)。动机研究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及外语教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研究在西方呈现如火如荼之势,而我国外语界则相对冷清(蒋庆荣,2009;刘东楼,2002),尤其是日语教学界的动机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蒋庆荣,2009;王婉莹,2005)。
基于动机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日语界的研究现状,本文旨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日两国日语动机研究情况作一统计,以期为更多的研究者进行日语动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外语学习动机的先行研究
在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外语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它受到了众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1以Gardner和Lambert为中心的研究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始于Gardner和Lambert。他们自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动机的社会心理模式,将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还编制了用来测试语言学习态度和动机的标准化工具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 )。他们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成为此后三四十年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主导模式和研究典范(张文忠等,2005;武和平,2001;杨涛,2010,p.31)。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Gardner等人的研究受到了挑战。动机研究不再局限于从社会环境角度看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而更多的是基于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
2.2 以Crookes和Schmidt为中心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期,Crookes和Schmidt主张将动机研究与实践结合,与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相结合,使动机的定义更明确,同时也为动机研究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基础(守谷智美,2002,笔者译)。
2.3 以Dornyei为中心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Dornyei 以匈牙利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外语学习动机策略的研究,该研究使他开始关注学习动机的时间性问题,即动机的过程观。他认为过程观对动机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多个子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类型的动机影响因素发生作用,在二语长期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不断发生变化。并提出二语动机过程模型,学习行动过程被划分为行动前阶段、行动中阶段、行动后阶段(杨涛,2010,p.33)。
2.4 當代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多元化时代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前几个阶段的划分并不意味着该研究范式的过时或者是消失。当代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近年来国际上主要的外语教学研究期刊,如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Language Learning, TESOL Quarterly,依然有前述各种范式和动机理论框架下的动机研究文章在发表。面向过程的动机研究固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很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其他类型的动机研究也还具有很强的活力。外语动机研究的主要开创者Gardner和他的同事还在不断完善语言学习的社会教育模式,在这些研究中,更多的动机结构成分被结合进来,更先进的定量数据分析手段被采用。研究者也在不断努力用自我效能理论、归因理论、自我决定等认知理论来解释外语课堂学习情景中的各种学习动机相关现象(杨涛,2010,p.34)。
三、中日两国对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3.1 国内关于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随着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我国的日语教育也呈现快速发展之势。特别是由于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及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企业纷纷进驻我国市场,我国的日语学习者不断增加(郭俊海·全京姬,2006;候丽,2008,p.14)。面对着日语学习者的增加,我国国内的日语学习动机研究却起步较晚,且大多研究者将研究视线放在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上,这就更导致了日语学习动机研究发展缓慢。
目前国内关于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有彭晶·王婉莹(2003)针对清华大学学生日语学习动机、日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作了考察,得出“强迫型动机”为专业学生特有的动机, 而“日语语言志向动机” 和“成就型动机”为非专业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同时,还对日语教学现状提出若干问题。
王婉莹(2005a)中,以清华大学等大学日语专业91名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得出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学年差小,各动机的平均值一般保持在40%—70%之间,同时还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强度、学习时间、动机变化、对教学的希望建议等进行了全面分析。
基于以上先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内日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一些特点:
(1)研究内容层面上存在不足。近年来的国内日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是对学习者的动机类型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群体的主导学习动机。而动机是个复杂的系统,动机内部结构和诸多动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复杂。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注重探讨动机内部诸变量之间的关系。
(2)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过于单一。Spolsky(2000)指出凭借单一的量表衡量学习者的取向、态度和动机不可避免地会歪曲事实,学习也依情景、学习者的需要和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从而更全面的研究动机。
(3)研究主要着眼于横断的静态研究,即在某一时间点研究和观察学习者动机的情况。而几乎没有采用动态研究方法的文章。
3.2 日本关于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关于日本国内对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守谷智美(2002)中已做了详尽的叙述,本文旨在其基础上,总结自2002年以来,日本国内关于日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新进展。
3.2.1守谷智美的研究
守谷智美(2002)中指出,自90年代后,日本教育界开始了对动机的研究,这与外语动机研究同实践结合,转向教育环境及课堂几乎同时。因此,对日语学习动机研究也可分为2个层面,即关于日语学习动机本身的研究及实际学习场景中的日语学习动机研究。
1.关于日语学习动机本身的研究
关于日语学习动机本身的研究,即为什么学习日语,主要是以日本国内及其他国家各个地区的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对“为什么学习日语”进行问卷调查,其研究如表1所示:
以上这些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还是遵循着融合·工具型动机二分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融合型、工具型两种动机,持有哪种动机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实际学习场景中的日语学习动机研究
倉八(1993b,1994)探究了在教室这一学习场景下,学习活动的性质和目标与动机有怎样的关系;三矢(2000)中,研究了为提高日语学习动机,应该采取怎样的课堂活动。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实际学习场景中,学习活动的性质、方法与动机有怎样的关系这一目的而进行的。
3.2.2近年来日语学习动机研究新进展
自2002年以后,研究日语学习动机的有李受香(2003)、郭·全(2006)、アンナ·バルスコワ(2006)、宇都木(2011)、麻生·竹口·太田(2011)、渡部·日暮(2012)、吉川景子(2011、2013)等。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麻生·竹口·太田(2011)对A大学研究生院工学府硕士、博士留学生共10人做的调查研究,研究采取问卷加访谈的形式,得出了与先行研究大不相同的动机因子,像“本国的技术比较落后”、“想在日本这个发达国家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等;田中·小山·馬場(2006)中,基于认知心里学的角度,探讨了学习动机的高低是如何影响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毛賀力·福田倫子(2010)中,对比分析了中国的日语专业学生学习日语的动机和日本的中文专业学生学习汉语动机的不同,其中日语专业学生177人,中文专业学生165人,得出中国学生的动机主要为工具型和融合型的组合,而日本学生的动机则是融合型和诱发型动机的组合;宇都木(2011)中对大学生日语能力与动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吉川(2011)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提高其日语学习意愿因子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李增·有元典文对中国某公立大学3名日语专业学生及二外为日语的大学生3人进行了访谈,总结了其日语学习动机以及对日本人的印象。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日本关于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存在以下特点:
(1)研究内容层面上存在不足。不少研究专注于对动机进行分类,并且到目前为止,对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还是关注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持有哪种动机的比重大,哪种动机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鹿毛(1995)指出,应将动机置于学习过程中观察其大小。因此,不是仅仅将融合型、工具型动机置于两个极端进行比较,而应该在更大的框架内研究动机。(大西由美,2011)
(2)研究范围广泛。对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涉及了许多不同的国家、地域,但目前为止还缺乏统一的结论,没有普及性,今后应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3)研究对象多样。与国内日语学习动机研究不同,日本的动机研究对象除了在校日语专业和非日语专业大学生外,还有留学生,工科生,科技工作者等。所处地位不同,日语学习的动机也相应会产生变化。
结语:
通过对中日两国日语学习动机研究文章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在日语学习动机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从简单的对动机进行分类,到对比研究不同群体动机不同的表现及原因;从只限于国内的研究,到对国外各地的学习者的研究;日本国内还对工科及科技留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涉及的对象广泛,这是值得国内研究者学习的。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如文章数量虽然多了,可大多数研究都千篇一律,主要是集中于对动机进行分类;且目前的研究还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没有充分考虑到动机这一特殊情感因素的复杂性。
注释:
[1]JSL:Japanese as Foreign Language,即在日本学习日语的韩国人;JFL:Japanese as Second Language,即在韓国学习日语的韩国人。
参考文献:
[1]Spolsky B 2000,Anniversary article Language motivation revisited , Applied Linguistics
[2]武和平 2001 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