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代著名学者高攀龙成名于无锡东林,他在无锡留下了诸多历史文化印记,其中蠡湖之滨的高子水居既是高攀龙常年静心修养之处,又是其书写人生性情的诗文胜地。重走高子水居,观山水清幽风月静好,感高子笔端适情诗意,于体味高攀龙彼时心境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攀龙;水居;诗歌
作者简介:董晓雁,女,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66-01
高攀龙,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与顾宪成共同创建了晚明政坛上极具影响力的东林学派,并在事实上长期主盟东林书院,后世评价甚高。作为无锡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代大家,高攀龙在无锡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烙印,无锡自古便充满温情与水,高攀龙恰恰与无锡的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36岁的高攀龙在漆湖(今东蠡湖)之畔的鱼池头建水居,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水居生活。明代王永积在《锡山景物略》中这样记载高子水居:“室筑水中,堤环水外,湖又环堤外,小桥通焉……有一小楼,名可楼。堤前筑一石台,象圆,名月坡”。四百年风云变幻,高子水居今日仍然静驻蠡湖之畔。一方可观山之穆、领水之悠、被风之爽、负日之暄、宾月之来而饯其往的水居让高攀龙成为一位多产的诗人,在高攀龙四百五十余首诗歌中以“水居”为名或明确以水居之景为题的作品就有54首。可以说,水居对于高攀龙的诗歌创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高攀龙身后,水居五度兴废的历史曲折悠长,那些年华已渐行渐远,我们无从体验水居的哀乐,更无法复刻高攀龙在水居生活的彼时彼景,惟有从他留下的水居诗中想象他当年的心境与情怀。高子水居见证了高攀龙与水作伴、赋闲读书的27年光景,水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曾倾聆高攀龙随心吟诵的动人诗篇。高攀龙的水居诗以水居生活为主要表现题材,涵盖了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诗、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各种体例,又推四六言为佳,手法纯熟在明代诗人中甚为少见。四库总目评价高攀龙诗“诗意冲澹,文格清遒,亦均无明末纤诡之习”,这个评价于他的水居诗显然更为妥切。综观这些水居诗歌,自然朴质,恬静怡情,读来似听江南小调,曲终回味则逸兴飞扬。
无锡地处江南,江南多水,水哺育了水样江南。孔子曰“知者乐水”,老子云“上善若水”,白居易吟咏着“春来江水绿如蓝”,莫不展示了水的魅力。高攀龙择水而居,伴长风静坐,和鸣禽自怡,享湖光风景,体味的是山水闲趣。
微雨乍过,好风徐来。游云断续,众峰皆开。欢然抚景,尽兹一杯。世事如积,亦已焉哉。
饭饱欣然,荡漾菰芦。菱蔓摇漾,莲花芳敷。今日何日,吾长五湖。其来徐徐,其去于于。
(《水居》)
这组诗在体例上讲是四言诗,主要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真实形象。明代人作诗喜复古唐宋,这组四言诗则一扫五言、七言陈词赘句的窠臼,自然清新。四言诗盛行于西周,三国魏晋时期曹操等人也有若干佳作,而高攀龙的这一组四言诗既不类诗经国风的节奏鲜明,也不同曹操的沉郁顿挫,通篇明白如话,笔到之处即为心到之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来高古有力,质朴直白。不难想象,高攀龙定是在分外放松闲适的状态下缘情而发,出口成章。湖上初晴,阵阵清风送爽,作者及时捕捉到了雾霭将散未散之时的朦胧美态,但只是一瞬便匆匆褪尽,群山毕现,豁然开朗。一桨一舟,荡漾碧波,菰芦摇曳,莲叶接天,无穷碧色之中的白莲时隐时现惹人怜爱。徜徉在如此水波美景之中,流连再三终是不忍离去。
少敦诗书好,长嗜山水娱。一朝谢簪组,而来居菰芦。
青山当我户,流水绕我庐。窗中达四野,喜无垣壁拘。
桃柳植长堤,菱荷被广渠。徒侣有渔夫,比邻惟田夫。
(《水居》)
青山做户水绕庐是水乡特有的诗意生活,少去了藩篱之困,与自然比邻而居,身心放驰无拘无束。桃红柳绿的长堤色彩艳丽迷人眼,清荷遍布河泽亭亭玉立,往来虽说无鸿儒,但与淳朴勤快的农人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添的是生活的平实滋味。
江南多水亦多美,不同的季节造就了江南不同的美。
杨花点点上下,燕子飞飞去来。春色行看尽矣,山茶还有未开。
蝉声参差高柳,荷香远近芳塘。一榻凉风午睡,半卷残书夕阳。
(《水居漫兴》)
春日暖阳融融,湖面柳絮飘飞扑人面,尽展缠绵多情。春回大地,燕子飞归,忙碌在檐梁草泥之间筑巢垒窝,欣喜雀跃。水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柳绿桃红,水涨舟摇,感叹看尽春色却不晓还有山茶含苞待发,春意大无边。夏日的水居没有闹市的喧嚣烦躁,凉风习习,送来清幽荷香,满目碧色心旷神怡,连远近起伏的蝉鸣也变得悦耳动听起来。枕着蝉音,伴着清风,午后小憩醒来已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投在书卷上,大块柔和的光晕迷了双眼。
水居着实美,引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若不然诗人不会在此长住27年。高攀龙在水居的很多时间都在读书和静坐中度过,这与他的理学主张是一致的。高攀龙提倡“修”、“悟”并重的道德修养论,两者结合方能达到“真圣人之学”,“修”即是通过读书明理,“悟”便可外化为静坐思考,于读书静坐中得自然之趣,并及于万物和谐,而得自身修为。
宇宙何终极,吾念有所止。既罕百岁人,所营一乐尔。禽鱼蔼可亲,湖山斐有旨。
引酒召元和,观书悟无始。在昔称达人,往往契斯理。俯己常泰然,此乐庶可恃。
(《辛亥春至水居》)
浩浩月初上,月坡正受之。以我无营心,当此独坐时。为筹世中事,无乐可代兹。
长林寒风息,春气蔼如斯。万族各萌动,我心岂不知。俯视方舆静,仰观员象驰。
(《庚戌立春日月坡初成》)
这些诗作向世人表白着高攀龙沉静渺远的内心世界,传达了诗人“修”“悟”之后的细切感受和深邃哲思。在晚明那样一个动荡压迫的政治高压环境下,作为东林群学领袖的高攀龙有着迥然于一般消极闲适的逸兴闲情,不得不说是其个人涵养德性、勤力修身的绝佳结果。我们今天来读这些诗歌,特别是身处水居环境下阅读,虽然年代相去甚远,经历阅历不尽相同,却仍然能够切身感受到字里行间传递的正能量。宇宙浩瀚,个体渺小,以蜉蝣之力追逐太多名利倒不如融合在自然之中,感受自然博大的爱与力,抛却杂务,敞开心胸,荡涤浊虑,还内心以原始的纯净,平和静气方可与道同行。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青山依旧在,流水不停留,是非成败转头即空,且在水居引一杯浊酒,端坐月坡,敬天敬地敬日月星辰,敬畏生命,热爱自然,追随高子步伐,享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