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相应的内部审计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机制,对防范风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特点,分析了产生审计风险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审计风险现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成因;策略
1、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
1.1审计风险的涵义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专门设立的审计机构对其财务工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的一项经济活动,目的是防范错误和舞弊,提高企业效益,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内部审计风险则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有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这些错误,且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2审计风险的特征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内部审计的目的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一致,即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因此,内部审计的风险与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面临的风险是一致的。其次,内部审计风险范围大。内部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它是服务于企业的,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监督与评价企业的各项活动,范围不仅仅限于财务工作,凡是涉及经营活动的,都是监督的对象。再次,内部审计环境的缺陷增大了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从性质上属于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行为,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与本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和利益关系。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遇到具体的人和事的时候,就无法公允的做出判断,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最终造成较大的审计风险。
2、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形成内部审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内审主体独立性差,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不健全
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独立性,这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我国内部审计是在企业领导的指挥下开展的,受单位负责人的直接支配,并且有一部分审计人员是企业财务人员转过来的,与企业各部门的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客观、公正的发表审计意见。内部审计工作也经常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要接受政府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还得接受领导的支配,因為审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待遇由企业解决。这种双重的管理,使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2内部审计范围逐渐扩大,审计对象日益复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扩大规模,拓展形式多样的新业务,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复杂化。越来越多的股票上市、企业改制、重组、合并使得内部审计对象扩展到集团、股份公司等,这些都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难度,使内部审计风险系数增加。相应的内部审计的内容也不是传统的只是对财务工作的检查、评价,范围扩展到审计经营决策、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的合理性,还要科学预测企业改制、兼并之后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收益的状况。这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用到的职业判断也越来越多,不可避免会出现审计风险。
2.3内部审计使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存在缺陷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加强,审计信息数量越来越多,内容跨度也很大,因此审计使用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审计的质量,形成审计风险。由于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很难使用统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人员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主观判断,因此有些情况下选择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恰当是不可避免的。当前我国企业审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除了详细审计外,还有抽样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这两种方法也各有缺点。前者用个别推断整体,很容易与实际情况产生差距,引发风险。这些审计方法的弊端也日益突出,不再适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并且其过度依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3、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配备合格、专业的审计人员,为确保独立性,内审人员不得参与其他部门的经营管理决策,不得参与制定内部控制系统,只负责检查、评价相关工作。在选择领导体制方面,要全面考虑审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关系,避免出现同时领导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的现象。在为审计人员分配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与各部门人员的关系,以避免利益冲突,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明确以上审计责任,保证审计工作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通过科学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合理规避风险,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最终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3.2强化风险意识,运用最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风险,杜绝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要改变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开拓创新,把审计对象和范围从以往的财务报告、会计账簿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风险不仅存在于财务管理中,还可能出现在投资、筹资、营销、采购等各个环节,我们要全面评估风险,根据风险大小采取适当的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另外,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引进科学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要评估、分析审计风险的重大程度,确定其是否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3.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其责任心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素质,是应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创新的必经之路。首先,要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其工作责任心。除了审计人员失察、未发现财务报告错误外,职业道德也是造成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使审计人员不在意审计工作质量,这样很容易出现审计风险。因此要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其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其爱岗敬业、严肃认真、诚信的态度和作风,将防范风险的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从思想上、心里上重视审计风险。其次,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审计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检查,很多情况下需要评估预测风险,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做出职业判断,可见审计人员业务水平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培训、考试,有可能的话可以组织审计人员去内部审计机构比较严谨的大公司进行学习参考,吸取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常青.论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外资,2012.
[2]张凤蕊.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0.
[3]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