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网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4-05-30 17:16:36李元一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

李元一

摘要 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络对其职业转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职业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 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职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470-02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ing Career Transition to Landless Peasants of Social Support Networks—Taking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

LI Yuany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3)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soil support networks on career transition of landless peasant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is,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career transi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andless peasants; Social support network; Career transition

失地农民的职业转型,是国内外学者们在失地农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社会支持网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也受到了学界关注。从既有文献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数学者指出了社会支持网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重要性。华金·阿郎戈认为社会支持网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可以在职业转型过程中弥补人力资本的不足,从复杂的社会网络中提取有效资源为职业转型提供相关信息。彭良军等认为社会支持网有利于职业转型,失地农民可以利用社会网络中丰富的社会资源,并凭借与其成员的特殊性关系而实现职业转型[1]。而Zhao[2]则认为社会支持网对职业转型的双重作用,既有利于就业前的自我调整又对直接职业选择有着负面作用。梁伟[3]等认为失地农民问题实质上还是农民权利问题,近些年社会支持呈下降趋势影响了职业转型。

其次,学术界一直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给予广泛关注,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社会支持网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形式,更侧重于为个人提供情感性、工具性、社会交往方面的帮助。国内很多学者主要参考了Mart VanderPoel关于社会支持网的测量方法,使用个体网的提名法,针对实际情况,主要研究失地农民的情感支持网、经济支持网和就业支持网。李飞[4]等主要研究支持网的结构,表示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网表意性支持力度较強,工具性支持力度较弱,关系纽带以亲缘关系为主。朱冬梅[5]等在研究社会支持网的规模后,认为失地农民由于社会支持网规模小、支持力度有限,严重阻碍了职业转换。Wood[6]主要研究失地农民获得社会支持的过程,以及城市化进程或失地农民运动中社会支持变迁或重塑的状况。

还有学者为解决失地农民职业转换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沈小红[7]等认为扩张与延伸社会支持范围是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主要手段,并还应加强关注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白二龙[8]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提出加强社会网络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支持、生活补助、心理抚慰和情感支持。通过提供就业信息、信誉担保和资金支持来帮助失地农民进行职业转型。

从总体上看,既往的研究中以单独研究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和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较多,但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文献还很少,更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较缺乏社会支持网络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影响的定量比较研究,也较缺乏其中各要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具体研究。因此笔者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200名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社会支持网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影响,并通过SPSS软件模型比较了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中弱支持网与强支持网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力,验证了相关假设,同时提出了促进失地职业转型的建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笔者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对湖北省武汉市郊区失地农民的调查。2013年5~6月,课题组在湖北省内武汉市郊区开展了对当地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状况的调查。

1.1 抽样方法

为了保证样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调查采取了简单随机抽样和多段抽样结合的抽样方式。首先在湖北省武汉市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每个区进行编号,然后通过抽签的形式获取样本区的代码。然后,在被抽中的样本区中,再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取样本乡的代码,再依次获取村的代码。最后在样本村中,根据抽样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原则,在样本村集中居住区寻找样本,开展结构式访谈,抽样情况见表1.调查员采取结构式访谈的形式,按照问卷内容,收集相关资料,针对失地农民共发放了200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

1.2 操作化与量化

社会网络是失地农民职业地位获得的重要途径,那些网络资源丰富的失地农民,更加容易获得相应的职业。社会支持网是个体能从其中获得各种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帮助或资源的社会网络。良好的社会支持网,能够帮助个体有效的实现职业转型。

根据研究需要,依据社会资本理论,厘清社会支持来源的不同渠道,将其划分为正式支持网和非正式支持网。其中正式支持网包括政府、职业中介、招聘广告、劳务市场、学校分配等弱关系,非正式支持网则包括家人、亲戚、朋友、邻居、老乡等强关系。

在具体操作中,首先,根据社会网络的定义,用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络趋同性与异质性、网络构成等指标,对失地农民在求职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作一个直观的了解。并分析他们在职业转型过程中支持网的选择情况。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失地农民职业获得的正式支持网和非正式支持网作进一步分析,并得出结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详见表2。

2 数据分析

该次问卷调查主要采用满意度量表测量。量表中将政府、职业中介、招聘广告、劳务市场、学校分配等弱关系和家人、亲戚、朋友、邻居、老乡等强关系分别进行满意度调查,每个问题分为5个不同程度的满意度,即“非常满意”、“满意”、“不清楚”、“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5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最后通过计算每个问题的得分,来比较失地农民对该支持渠道的满意度,从而判断出失地农民在职业转型中对不同社会支持因素的依赖度,并最终得出各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采用Visual Foxpro录入数据,之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以下结果(表3)。

通过对比表3中10个要素的平均分可以发现,强关系在失地农民的职业转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的失地农民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身边亲人和朋友的影响而选择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别是家人和亲戚等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他们之间更加容易进行信息的沟通并建立信任关系。这也与笔者在实地调查中所见到的情形相吻合。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个村子里的失地农民大多数都从事一样的工作,甚至有的在同一家企业里工作。而那些正处在职业转型中的失地农民也十分倾向于投身这个行业。

但是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这种强关系在失地农民职业转型中并不总是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些失地农民在职业转型时本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但是因为这种强关系的影响,最终失地农民还是放弃了那些选择。也就是,强关系在有些时候阻止了失地农民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在弱关系中,笔者发现劳务市场、招聘广告和职业中介对失地农民的影响也相当的大。在市场化不断完善的今天,市场因素对于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在不断的加深,农村劳务市场不断地正规化、规模化,越来越多的职业中介开始进军农村劳动力市场,职业中介之间激励的竞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与此同时,农民的市场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他们也开始更加主动地与劳动力市场进行联系。随着市场作用的加强,政府安置和学校分配对于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逐渐下降,失地农民的职业转型越来越灵活多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一定会越来越大。

3 总结与建议

通过研究社会支持网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笔者发现目前实地农民的职业转型过程正在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和警惕的地方。

3.1 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失地农民已经逐渐摆脱对于政府的依赖,开始通过市场来进行职业的转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在重要。恰恰相反,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嚴厉打击劳动力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为失地农民的职业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2 提高农民风险意识

无论是通过数据分析还是实地走访,笔者都真切地感受到亲友对失地农民的职业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也必须警惕这种影响可能造成的后果。如在实地调查中所发现的全村几乎同职业的现象,在市场出现波动时,这种跟风似的职业转型极有可能导致他们集体的失业,并使这一地区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特别是基层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
基于推拉理论的失地农民“走出去”再就业问题研究
南方农机(2023年6期)2023-03-01 05:25:36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西藏研究(2017年1期)2017-06-05 09:26:11
大英县人社局多举措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对策
山西农经(2015年6期)2015-04-10 21:14:19
关于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的思考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失地农民创业引导:基于生计可持续目标的研究框架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就业是破解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
——评杨盛海《城市化推进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研究》
武陵学刊(2012年5期)2012-03-20 04:21:24